事先计算从公司大门走到办公室的时间
为了给交流对象留下好印象,顺利进入交谈环节,必须留足时间。虽然这一点理所当然,但很多人都没有做到。
因此,我才会为了采访四处奔走,但要是卡着时间点才匆匆到场,喘着粗气乘上电梯,一边掏出手帕擦汗,一边跟对方打招呼,是不可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
如果要访问的公司在高层建筑内,还有前台登记、坐电梯等流程,这也是要花时间的。所以,计算到达时间时,要把各个环节都考虑进去。
不同的地点,所需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大公司从入口到办公室要花十分钟。如果你好不容易才跟忙碌的企业家约好采访时间,却没能按时到达,就会在对话开始前给人留下极差的印象。
因此,如果约在大型建筑物内见面,要提前掌握入口到办公室的距离及需要的时间。如果实在不清楚,就提前到达。总之,要预留充足的时间。
有人会觉得,稍微迟到几分钟也无妨,但要记得,评价你的始终是对方。确实有人不拘小节,觉得迟到几分钟无伤大雅,但也有的受访者极其厌恶迟到。
事实上,我就是后者。如果有人跟我约好时间却迟到,仅凭这点,我就会觉得对方不可信。所谓以小见大,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很可能意味着这个人性格散漫。第一次还能酌情原谅,第二次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的想法跟我一样。
约好时间却迟到,不仅会扣印象分,严重的还会被扫地出门,连采访也泡汤。因此我时刻谨记守时,不让这类小事阻碍后续交流。
就我而言,一般会比预约时间提前20—30分钟到达约定地点。夏天容易出汗,我会更早一些到达,有时不坐电车,改为开车前往。
总之切记,不要让对方质疑你,也不要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对方心生不快。
线上会议应事先确认摄像头功能是否正常
线上交流也是一样的。一般可以比约定时间早五分钟进入线上会议室等待。此前一定要确认设备设施连接正常。我的电脑有时会出现摄像头一片漆黑、无法启动的状况。
因此,要提前预演一遍,确认摄像头可以使用。实在无法启动,就换成备用的笔记本电脑。
如果无法进入事先约定的线上会议室,后续会非常麻烦,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提前五分钟进入,放松心情等待。
如果担任线上会议主持的是自己,更要引起重视。有一次,会议即将开始,我却没能进入主办方开设的会议室,屏幕上一直显示“正在等待主办方开启房间”的字样。
我立刻联络了对方,发现主办方的编辑进了另一个房间。而我和受访者都没能成功进入约定的房间。
原来是编辑一时糊涂,搞错了顺序,进了下个日程的会议室,还在奇怪怎么没人进来,就接到了我的电话。编辑一个劲儿道歉,说如果我没打电话过去,就得一直等下去了。
线上交流很容易出现类似状况,因此每个步骤都要提前确认,早发现,早解决。这一点要铭记在心。
重点:线上会议要提前五分钟进入会议室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