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外貌的问题要多加注意
无论面对面还是在网络中,与人交流都要注意一个基本点,即有的问题不能问。
尤其是那些问出来可能影响现场气氛的问题,有时随口说的话就会把气氛弄僵,这点必须警惕。
说得更直白一点,如果担心某个问题会冒犯对方,就不要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与外貌相关的问题。
受到夸奖固然令人开心,但前提是,夸你的人跟你很熟悉。如果对方是陌生人,突如其来的夸奖只会搞得人莫名其妙。
举例而言,有人穿了某个品牌的鞋子。那双鞋子很好看。但如果不问,你并不知道对方穿它的理由。
有人因为鞋子上脚舒适、适合自己而选择它。这类人可能完全不会注意品牌。
也有人因为喜欢这个品牌才偶然买了这双鞋。但他只是喜欢品牌,对这双鞋未必有偏爱。
遇到不同的情况,从不同角度夸奖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如果对方只是因为鞋子舒适而穿它,你却问:“这个品牌很棒吧?”对方会如何回答呢?大概只会说:“我不太了解这个品牌,只是因为穿着舒服才买的。”或许还会腹诽,这人什么都不知道,瞎问什么啊。
类似的问题,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能理解。如果有不熟悉的人评价你的衣着或外貌,你会作何感想?大概只会觉得奇怪吧。
由此可见,提问时,最好避免与穿着打扮、外貌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正因常见而容易失误,所以更要注意。
线上交流也最好避免敏感话题
我的方针是,自己不想回答的问题,也不会问别人。比如与外貌、身体有关的问题。又如,与家人有关的问题。如果有人初次见面就问你的家人如何如何,你会回答吗?我不会。
当然,也有人不拘小节,乐意在其他媒体的采访或SNS上公开家人信息。这种人或许不介意被问及家人。
如果是面对面交流,可以结合非言语信息营造现场氛围。在松弛的氛围下,有时难以启齿的问题也能伺机问问。
就像前面介绍的那位大公司社长。我之所以能直截了当地问他“怎样才能当上社长”,也是在采访结束后,气氛松弛下来,找准拍摄的空隙去问的。当时录音笔已经关了,周围也没有旁人,我瞅准这个时机小声询问,才得到了那样的回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线上交流真的很难提出敏感问题。必须高度警惕。如果在线上交流之初,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之后整个对话可能都会陷入极其僵硬的气氛。
无论什么问题,都要事先设身处地地慎重思考,自己被问到时会作何感想。当然,过分拘谨也不可取,只提一些常见问题,本来能问出的信息也没法获取。
那究竟该怎么做呢?下章我会做具体的介绍。
重点:最好避免与外貌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