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时常保持积极的心态
随着线上采访的经验增多,我发现有件事是线上交流需要避免的。即擅自笃定“线上交流没有效果”“无法深入沟通”。
理由很简单,如果带着这种想法与人交流,就真的会变成这样。因为这种想法会传达给对方。
具体原因稍后细说,这里想阐明的是,人类不自觉释放的信息量超乎想象。站在采访者的角度,除了语言,还要准确接收对方传达的非言语信息,并运用引导能力提问,反之亦然。
采访者也会毫无意识地释放一些非言语信息。私下的想法也可能会表现出来。
举例来说,你的想法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在脸上、态度上,或举手投足间。即使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类消极信息也会四处发散。
当工作要求必须问出好内容时,我总是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能听到精彩的内容”“一定要问出前所未闻的东西”“非常期待”“好激动,就这样开始吧”……
因为我的所思所想会如实传达给对方。与此同时,我也想把正面的情绪传达给对方。
线上交流也一样。第一次线上采访虽然让我筋疲力尽,但因为心态积极,也有了好的结果。
反过来,如果受访者心中不安,怀疑“线上交流真的有用吗”,采访者就必须帮忙消除这种念头。出言安抚,缓和气氛,让对方意识到“线上也没问题”“一定能聊得很好”“线上也能轻松沟通”。
土屋裕雅先生是五金行业领头羊CAINZ公司的会长,所领导的Beisia集团曾创下一兆日元以上的集团营业额,采访他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如上所述。
采访这种大公司领导人并非易事,如果对自己产生怀疑,反而容易坏事。
当时我们打过招呼,对话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这种情况下,绝不能想:这种大人物,才不会在网上……事实上,土屋会长也寻常地回答了我的提问。
可见,认为线上无法引导出好内容、无法深入沟通,是种毫无道理的偏见。只要创造条件,就能做到深入沟通。任何事都有方法。
唯一要避免的是,笃定这行不通。
尽可能表现得熟悉线上沟通,给人以安心感
还有件事也很重要,就是要给人一种你已经习惯线上交流的感觉,这样才显得可靠。我曾采访过一位嘉宾,全年做了600多场的线上演讲。那种驾轻就熟的感觉,让我备受震撼。
对方一看就是线上沟通的老手,态度十分坦然,丝毫没有拘谨。既然采访对象如此放松,我也安下心来,专心开展工作。这件事告诉我,向对方发出“我很熟悉这个流程,别担心”的信号很重要。
如果你对线上交流还不够熟悉,就在私下里多多练习。如果是销售人员,只要设置一个背景,进行角色扮演就行。关键在于,创造机会去熟悉。
重点:创造机会,熟悉线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