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葉聖陶點校版

04

字體:16+-

【注釋】

①鄉願,鄉裏所稱謹願之人也。《孟子·盡心》篇以孔子謂鄉願為德之賊問,孟子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②明堂,古者施政、行禮之所也。辟雍,古者教人之大學也。曆律,曆數樂律也。封禪,古者祭天地而紀功於山石之事也。

③《呂氏春秋》篇名。

④齊宣王曾問孟子曰:“人皆問我毀明堂,毀諸已乎?”見《孟子·梁惠王》篇。

⑤本孟子語。見《孟子·公孫醜》篇。

⑥武帝武後皆信儒臣之言,模擬古製,興作明堂,為發施禮樂政教之所。

⑦辟,璧也。辟雍形圓,像圓璧,故名。泮之半也。泮宮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水,故名。

⑧見《論語·八佾》篇。

⑨此曾子寢疾告孟敬子之語,見《論語·泰伯》篇。所謂“所貴乎道者三”者,“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⑩本《書·堯典》語。欽,敬也。若,順也。

?本《書·舜典》語。璿璣玉衡,測天文之器也。七政,月、日、五星運行之法也。

?司馬相如有遺劄言封禪事。

?孟子為陳相述古事,曰:“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下即此五目。見《孟子·滕文公》篇。

【譯文】

來信寫道:“楊朱、墨子的義與仁,鄉願的忠信,堯、舜、子之的禪讓,商湯、武王、項羽的放逐與殺戮,周公、王莽、曹操的攝政,這些事煩瑣而無從考證,又該聽誰的呢?況且對於古今事變、禮樂名物沒有考查識別,假如國家要造明堂,建學校,製定立法樂律,進行封禪大典,又怎麽能發揮作用呢?所以《論語》中說的‘生而知之’,就是義和理。比如禮樂名物、古今事變這些事,也要等學習之後才能驗證其是否可行。這句話可以說是公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