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葉聖陶點校版

答陸原靜書

字體:16+-

【原文】

來書雲:“下手工夫,覺此心無時寧靜,妄心固動也,照心亦動也。心既恒動,則無刻暫停也。”

是有意於求寧靜,是以愈不寧靜耳。夫妄心則動也,照心非動也。恒照則恒動恒靜,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息”,有刻暫停則息矣,非至誠無息之學矣。

【譯文】

來信寫道:“在下功夫的時候,覺得心中沒有一刻平靜,煩亂之心固然在活動,澄明之心也在活動。心既然是一直在活動的,也就沒有片刻的休憩了。”

這是有意去追求平靜,因此越來越無法得到平靜。煩亂之心是動的,澄明之心則是不動的。一直維持心體的澄明,心也就永遠處於活動又平靜的狀態,天地萬物也因此而恒久不息。澄明之心固然是明澈,煩亂之心也是明澈。“它們無法被分為兩件事物,生命事物也就不停息”,有一瞬間的停止,也就滅亡了,也就不是至誠永不停止的學問了。

【原文】

來書雲:“良知亦有起處。”雲雲。

此或聽之未審。良知者,心之本體,即前所謂恒照者也。心之本體,無起無不起。雖妄念之發,而良知未嚐不在,但人不知存,則有時而或放耳;雖昏塞之極,而良知未嚐不明,但人不知察,則有時而或蔽耳。雖有時而或放,其體實未嚐不在也,存之而已耳;雖有時而或蔽,其體實未嚐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謂良知亦有起處,則是有時而不在也,非其本體之謂矣。

【譯文】

來信寫道:“良知也有發端的地方。”等等。

這或許是你聽得不夠明白。良知是心的本體,也就是上麵所說的恒照。心的本體,無所謂發端或者不發端。即使妄念產生,良知也未嚐不存在,然而人們不知道要存養良知,因此有時會失去它。即使昏聵閉塞到了極點,而良知依舊明朗,然而人們不知道要精察它,因此有時會被蒙蔽。即使有時失去了良知,但它的本體實際上還是存在,隻要存養它就可以了。即使有時良知被蒙蔽,它的本體實際上還是明朗的,隻要精察它就可以了。如果說良知也有發端的地方,就是認為良知有時並不存在,那就不是良知的本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