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近中年,正是到了对自己的整体形象更为关注的时期,可是却突然发现,无论扑再多的粉,用再名贵的化妆品,都遮不住日渐松垮的面部皮肤,也阻止不了由松垮而导致的发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面部皮肤松垮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多少抵挡一下岁月的侵袭呢?认真阅读本节,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面部松垮下垂的原因/
面部皮肤松垮下垂导致发腮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筋膜层松弛下垂、面部脂肪吸收、皮肤松弛等。
(1)筋膜层松弛下垂
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它是在面部特有的一种浅层的筋膜组织,分为腱膜、肌肉、肌肉和腱膜混合的3种区。**AS层就像是钢筋,固定提拉起我们面部的皮肤,让脸型轮廓看上去紧致,一旦松弛了,就会出现非常典型的现象:耳朵周围的一坨组织形成堆积。而且**AS松弛了以后,腮腺组织也会有一定的体积增大。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医美的超声刀、线雕来改善。
**AS的分区
(2)面部脂肪吸收
面部脂肪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吸收了很多,面部组织失去支撑就会下垂,堆积到面部下方,看上去脸就方了,实际上脸的体积并没有变大,只是发生了形态的变化。面颊凹陷、颊脂垫萎缩的这种组织容积问题,还是要靠填充透明质酸、脂肪移植等方式来改善。
(3)皮肤松弛
面部最外层就是皮肤了,人体皮肤在20~30岁时是最厚的,接下来胶原越来越少,皮就变薄了,就像气球变成了塑料袋,垮了,下颌线条就不清晰了。可以通过射频、超声波、点阵激光、水光针营养补充等方式,来增加皮肤的胶原密度,起到紧致作用。
/光电联合,两周让你看到紧致下颌线/
(1)微电流
电流类仪器常用作肌肉激活兴奋手段,肌肉电脉冲刺激(Electrical Muscular Stimulation,EMS)临床应用非常多,特别是对于一侧偏瘫肌无力的卒中患者,可以通过电针不断地进行肌肉的收缩舒张,恢复它的正常肌力,进行说话行走动作功能的复健。如今在医疗美容行业,微电流也用于面部及身体肌肉塑形紧致轮廓。
操作频率:3~5次/周,每边脸2~4分钟。
(2)家用射频
射频属于高频电流,频率在300 kHz~300 GHz(一般家用仪器频率在300~500 kHz),可以起到双极水分子高速震动旋转,给真皮层摩擦加热,增加胶原纤维密度的作用。皮肤厚度增加,则紧致度提高,肤质的饱满度增加。
操作频率:2~3次/周,每边脸3~7分钟。
(3)医用射频
热玛吉、微针射频(黄金微针)、热拉提均可改善。
?热玛吉
单极射频,眼部治疗深度1.1 mm,面部治疗深度4.3 mm。主要以改善面部皮肤松弛为主。建议每年进行0.8~1.5次热玛吉治疗,改善皮肤松弛。
?微针射频(黄金微针)
微针射频(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MRF)是利用多根排列的微针在预先设定的组织深度提供射频能量,很好地集合了微针的机械性损伤与射频的热损伤作用,能够精确控制治疗深度,无色素性依赖且停工期短。
?热拉提
频率为40.68 MHz,压缩射频正弦波波形,使射频波震**中心热作用更集中,能量更聚焦,可使靶组织温度达到55~65 ℃,聚焦在皮下1.5 mm、3.0 mm、4.5 mm深度,主要针对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堆积等问题。
/护肤品辅助,让面部肌肤保持“向上”/
(1)抗氧化剂
维生素C、维生素B3、维生素E及α–硫辛酸,这些抗氧化剂均有不同程度合成胶原、增强保湿、对抗皱纹和细纹的潜力。
(2)多酚类化合物
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效果,同时具有光保护和抗衰老的作用,如绿茶多酚、白藜芦醇、黄酮类。
(3)胜肽
即小分子的蛋白质,又称多肽或肽。其中,六胜肽能局部阻断神经传递肌肉收缩信息,影响皮囊神经传导,使脸部肌肉放松,抚平动态纹、静态纹。棕榈酰五胜肽–3能够刺激和促进胶原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生成。
/中医“抗衰”怎么做?/
(1)食疗
(2)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的功能就是消化食物,并把精气(营养)上升分布到体内。如果脾胃虚弱,那吃再多的食物,营养都是不吸收的。进一步会导致气血两虚,出现面部皱纹增多,法令纹、木偶纹加深,皮肤整体轮廓松垮的状况。临**用得比较多的是参苓白术散、人参养荣汤加减方。
大家平时上班的时候可以用保温杯泡茶进行内调。上班前用山药10克,大枣4颗,切片放入杯中冲泡,或者直接用山药粉开水冲泡,到了单位坐下来就可以直接饮用。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能让吃进去的食物更好地在脸上体现。
大枣可以补脾益气养血,让面色更加红润光泽,而且大枣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光维生素C就是苹果的3.5倍,被称为天然的维生素丸。
如果你是比较容易感冒的体质,还可以额外加入5克黄芪一起泡,增加免疫力。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此穴有健脾和胃之效,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腹胀都有不错的功效。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足三里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脾俞
足三里
以上两个穴位,可以通过拇指按揉,每天早晚各1次,每侧各按揉3分钟,或者用艾灸盒进行温热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