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及女性参与运动健身时,月经周期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月经周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这种现象与卵巢分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作用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健康育龄女性的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以流血的第一天作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可分为月经期(第1~5天)、增生期(第6~14天)及分泌期(第14~28天)三个阶段。在激素周期性变化的调节下,女性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有所不同。这三个不同的生理周期中,女性进行运动健身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月经期阶段: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下降至最低水平,在分泌期增厚的子宫内膜由于缺乏激素的支持,引起其中螺旋小动脉发生收缩、**、断裂,继而引发子宫内膜功能层失去营养而剥离、出血,经**流出形成月经。此阶段女性的整体体能最弱,部分女性还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等痛经症状。如出现了身体不适,不建议进行运动。未出现身体不适的女性,仍可进行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但时间不宜过长。适宜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的血液供应,并可通过运动时腹肌与盆底肌交替地收缩、舒张,对子宫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促进经血的排出。
但仍须注意,这个阶段应尽力避免跳跃和腹压增大的运动,以避免对子宫刺激过大,造成经血量过多或子宫内膜移位。此外,月经期严禁游泳,因为经期过程中宫颈口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不洁净的水进入**甚至子宫,可能导致**或盆腔炎症的发生。当在经期不得不在水中进行活动时,建议使用卫生棉条或月经杯,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增生期阶段:血液中的雌激素逐渐上升,并在排卵日(约为整个月经周期的第14天)前一天达到峰值,但孕激素仍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支持下再次逐渐增厚。这个阶段女性的整体状态、运动能力处于正常水平,可结合个人即时的身体状态,正常安排各类运动即可。
分泌期阶段:处于排卵日之后与下次月经到来之前,时间较长。这个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应卵巢排卵后黄体的形成与成熟阶段,称为黄体期,最大特征是孕激素水平在排卵后迅速提高,并在排卵后第5~10天达到最大值,雌激素也在此期间达到整个月经周期的第二分泌高峰,子宫内膜在激素的作用下持续增厚。孕激素的大量分泌会引起女性基础体温的升高(0.3℃~0.5℃),导致整体代谢速率的加快。整体上看,女性在黄体期的基础代谢更高,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消耗更多的热量;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女性的运动能力最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健身计划。
分泌期的第二阶段,雌激素、孕激素逐渐下降,但子宫内膜仍在变厚并达到峰值。这个部分称为经前期,部分女性在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经前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头痛和水肿等。经前期的运动能力会逐渐下降,不宜安排剧烈的运动,可根据自我感觉,安排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计划。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描述的一般规律,在实际情况中,某些个体可能存在不同于上述规律的差异。知晓上述规律,在运动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感受及时进行调整,相信每一名女性都能在运动健身中遇到更美、更健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