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更常提及的“减肥”,已经成了许多胖友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为人熟知的减肥方式多采用运动、节食、药物和针灸等,然而这些减肥方式不仅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即使略有成效后也极易发生反弹。
近年来,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逐渐进入了广大胖友们的视线。阿根廷足球巨星马拉多纳在退役后体重一度升至280磅(约127千克),在诸多方式尝试无果后,他在2005年接受了手术治疗,经过术后良好的恢复,于2009年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美国著名女子乐团主唱卡尼·威尔逊,在减肥手术后体重迅速减轻150磅(约68.04千克)左右,也因此登上了美国畅销的《人物》杂志。斯诺克世界冠军肖恩·墨菲也于2022年5月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在术后3个月迅速减肥50磅(约22.68千克),迎来了全新的职业生涯。
尽管手术治疗在近几年才风靡全球,但在医学界它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外科医生开始观察和研究外科手术在减肥方面的意义。
1925年,外科医生雷敦(Leyton)发现并报道了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后,患者体重有所减轻,术前的糖尿病也有所好转,这一临床观察被认为是减肥外科手术对糖尿病治疗作用的最早观察。最初的外科医生认为,减肥效果的达成主要依靠小肠的缩短。20世纪50年代起,减肥代谢外科于美国正式开展,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实践和改进,学界对手术治疗的认知也不断发展与进步,术式也从最初的缩短小肠长度,逐渐转变为对胃的缩小与限制,术式也由最初的空肠结肠吻合术向限制胃容积的胃切除术、胃旁路术和胃绑带术方向发展。其中,胃旁路术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减肥术式,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量开展。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1994年,维特格罗夫(Wittgrove)等人首次报道了在腹腔镜下进行的胃旁路术,让手术治疗正式进入了微创时代。与此同时,SG也逐渐受到医生重视,该术式最初主要用于难以通过一次手术达到效果的超级肥胖患者,往往在其行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位手术前行SG,使患者适当减肥后再行进一步手术。但是人们发现,在行SG后,约70%的患者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体重,无须再行手术。因此,SG逐渐被接受为独立的减肥术式而受到重视,现在已成为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之一。
2015年9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第3届2型糖尿病治疗世界会议和第2届糖尿病外科高峰会议发布了关于糖尿病外科治疗的全球联合声明,发布了将手术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方法的临床指南,该联合声明中推荐了4种术式:SG、胃旁路术、可调节胃绑带术及胆胰分流术-十二指肠转位术,其中SG与胃旁路术作为主流的两种术式,占比达到了总术式的92%。
在我国,减肥代谢外科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1998年台湾地区的李威杰教授完成了亚洲第一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1999年,上海的郑成竹教授完成了国内第一例胃绑带术。21世纪初,随着肥胖人口不断增多,手术治疗在我国多个地区相继开展。自2012年中国医生协会外科医生分会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医生委员会成立以来,随着术式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我国的减肥代谢外科发展迅速,手术质量和规模不断提高,2014年,协会推出了《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并根据临床实践和国内国际学术动态不断进行更新。据C**BS不完全统计,我国手术总例数由2011年1250例增至2015年的6862例,全国范围内开展减肥代谢外科的医院数量也达到了100多所。
手术治疗距今虽然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直至最近十年才开始被广泛关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千千万万肥胖患者和内外科医生和营养师的接受和认可。在未来,减肥代谢外科的发展仍需要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术式的不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