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qīnɡ·查zhā慎shèn行xínɡ
月yuè黑hēi见jiàn渔yú灯dēnɡ,
孤ɡū光ɡuānɡ一yì点diǎn萤yínɡ。
微wēi微wēi风fēnɡ簇cù浪lànɡ,
散sàn作zuò满mǎn河hé星xīnɡ。
诗文大意
没有月亮,只看见渔船上的灯光。
孤独的光,像萤火虫的一点微亮。
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一层层细浪,
灯影散开,像满天星斗落在水上。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这个夜晚,天上没有月亮,周围一片黑暗,诗人乘船停泊在水上,只见到渔船上有一点灯火,那渔火如此微弱,如同萤火虫忽明忽暗。
一阵清风吹过,水面上**起层层细浪,那盏渔火在波浪中反射出无数倒影。这在一般人看来只是寻常的景色,却带给诗人惊喜,引发他的遐想——这无数闪烁的灯影,不就像天上的星星落满了河面吗?
细品词句
前两句描写黑夜中河上的景色,除了一盏昏暗、孤单的渔火,再没什么特别,这个静态的画面让人觉得寂寞、单调、有些凄凉。
后两句中,随着一阵微风吹来,画面一下动了起来。诗人抓住这个瞬间,描写了孤灯倒影洒满河面的美景。“微微”的风那么轻柔,却能在水面上**起一簇簇细细的浪花。第四句的“散”字非常传神,一点孤单的灯火,瞬间散开,变成了无数光影,在诗人的想象中,就像满天的星星掉进了河里,落满了水面……
诗人有着比常人更细致的观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漆黑的夜晚本来并没有风景可以观赏,但一盏渔火、一阵微风、一个瞬间,就让诗人描绘出如此美妙神奇的夜景。
讲个故事
查慎行改名
清代诗人查慎行是浙江海宁查氏家族的子弟,海宁查氏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他们这一代兄弟是“嗣”字辈,名字中都有这个“嗣”字。例如,他们兄弟三个,查慎行是老大,本来叫查嗣琏,老二叫查嗣瑮,老三叫查嗣庭。
查嗣琏天性聪颖,五岁时就能作诗,六岁时作的诗就已经做到声韵协调、对仗工整。十岁时,他写的文章《武侯论》受到了前辈文人的称赞,因而有了“神童”的美誉。
如此有才华的查嗣琏,科举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充满波折。他刚二十多岁,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几年内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按照当时的道德要求,需要几年丁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到三十多岁,查嗣琏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在乡试考举人的过程中,他接连两次落榜,都没能考上。
还没参加第三次乡试,查嗣琏就遇到了一件很大的麻烦事——
当时有位著名的戏剧家叫洪昇,他创作了一出戏剧《长生殿》,一问世就引起轰动,许多文人和官员都来捧场看戏。当时查嗣琏正在北京,受到朋友邀请,就一起去洪昇家里看了这出戏。但是,前一个月康熙皇帝的皇后刚去世,按照规定,这时还是“国恤”时期,这段时间人们不能娱乐,也不能举办宴会。他们在这时听戏,就犯了罪,众多官员被革职查办,查嗣琏虽然只是个小人物,但还是被取消了国学生的资格,被驱逐回乡。
查嗣琏受到这次打击,经过深思,觉得自己应该更加谨言慎行,谦逊内敛,于是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慎行”,意思是说话做事都要谨慎小心,另外,他还把自己的号改为“悔余”,表明对这件事的痛悔和反思。
后来,重新参加科举考试的查慎行,四十三岁才中了举人,又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五十三岁又中了进士。
查慎行一直谨言慎行,没想到七十六岁时在已经退休的情况下,又受到弟弟查嗣庭“文字狱”的连累,遭遇了牢狱之灾,一年后查慎行被释放,不久就去世了。
学个成语
夜深人静(yè shēn rén jìng)
这个成语形容深夜没有人的声响,非常寂静。
出自宋朝杨万里《平望夜景》中的诗句:“夜深人静无一事,画烛泣残人欲睡。”
说段历史
清朝残酷的“文字狱”
历代文人总会书写、创作许多文字作品,有的时候,他们写的东西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违反了统治者的法律,就会被定罪。这种从文人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的事情,就称作“文字狱”。历代都有文字狱事件发生,连大文豪苏东坡都曾因为写的诗被挑错而被关进监狱,但是在清朝,文字狱最严重,也最为残酷。
整个清朝二百多年,有记录的文字狱就有二百多起,而在清朝建立初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四朝,跟文字狱有关的大案、冤案尤其多。
例如,康熙年间的《明史》案:浙江有个叫庄廷珑的读书人,编辑出版了关于明朝的史书,其中有些内容倾向于明朝,后来被人告发,掀起文字狱大案,共有七十多人被杀,更多人被发配到边疆。
雍正年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担任江西主考官,出的考题中有“维民所止”一句话,有人认为“维”和“止”两个字是去掉了“雍正”两个字的字头,居心叵测,又在查嗣庭的文章中罗织出许多证据,最后办成了文字狱大案。七十多岁的查慎行也被牵连,被抓到北京审问。后来查嗣庭自杀,他十六岁以上的儿子都被杀害,十五岁以下的被流放,甚至整个浙江的学子都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三年后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