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超有趣(全六冊)

清qīnɡ明mínɡ

字體:16+-

唐tánɡ·杜dù牧mù

清qīnɡ明mínɡ時shí節jié雨yǔ紛fēn紛fēn,

路lù上shànɡ行xínɡ人rén欲yù斷duàn魂hún。

借jiè問wèn酒jiǔ家jiā何hé處chù有yǒu?

牧mù童tónɡ遙yáo指zhǐ杏xìnɡ花huā村cūn。

詩文大意

清明時節春雨飄灑紛紛,

路上行人感到神傷斷魂。

借問何處有酒家能落足?

牧童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三步精讀

主觀感受

朗誦古詩,用三個詞寫下你自己對這首詩的感覺: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臨其境

清明本是踏青、祭祖的時節,詩人卻不得不行走在異鄉的路上。陌生的旅途本來就讓人覺得孤單憂愁,偏又趕上春雨紛紛,身上濕冷,雙腿疲憊,再加上心中苦悶,詩人簡直覺得“失魂落魄”。

無奈之下,詩人想:如果有個酒家能歇歇腳,再喝上一碗美酒驅散寒意,那就好了。他向一個小牧童問路,小牧童指向遠處,詩人望過去,在杏花開放的地方有個山村,隱約看到那裏酒旗招展。

詩人的心情立刻“由雨變晴”、由悲轉喜……

細品詞句

有不少的詩詞、文章、戲劇、音樂作品,都采用了“起承轉合”的結構。起,就是開頭、起頭;承,就是承接開頭延續展開;轉,就是發生轉折、變化;合,就是總結、收尾。《清明》這首詩,明顯就是“起承轉合”結構。

第一句是開頭,說明時節和環境,正趕上清明,春雨綿綿,“紛紛”兩個字說明這雨不大,但是連綿不斷、細細密密。

第二句承接上一句,古代的“行人”和現在的意思不太一樣,現在的“行人”是說走路的人,有別於騎車、乘車的人,而古代的“行人”是指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欲斷魂”的“魂”指的是人的精神、情緒,詩人覺得魂都要“斷”了。為什麽呢?我們可以想象:清明本應和朋友一起踏青,或者和家人一起祭拜先人,而詩人卻冒雨走在陌生的地方,心頭的憂愁、煩惱、疲憊、淒冷無法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