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傳奇

盧作孚之船王悲歡

字體:16+-

盧作孚先生所創辦的民生實業公司,是民國規模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也是當時最成功的現代企業集團樣板。盧作孚在重慶北碚進行的漸進式社會改革試驗,是腐敗、混亂、落後的大環境下的一個“民主特區”,也是現代中國新型社會的一個雛形。有學者說,盧作孚“雖然在這個世上隻活了59歲,卻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生涯中充滿艱辛、風險和挑戰”, 其成就和影響遠遠超出了工商界。

船王包玉剛曾經說過:“如果盧作孚還健在,就不會有我今日的包玉剛。” 在中國現代史上,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船王是盧作孚。盧作孚去世一個多月後,1952年3月15日,毛澤東在回顧民族工業發展時說,中國實業界有4個人是不能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謇”。

楔 子

1925年是四川青年盧作孚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當年10月,前往上海買船的盧作孚,在上海巧遇少年中國學會的老朋友惲代英,後者正追隨毛澤東在上海搞國共合作,編輯《新建設》月刊。

在盧作孚借住的上海裕川公司樓上,兩人連續談了3個晚上。當時正是“五卅”運動之後、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蜜月期”,時代在孕育著新的變革大潮。他們每晚都談到深夜,話題涉及的是國民革命的前途、社會改革的步驟、救國之路的選擇等等。惲代英希望盧作孚能跟他一起去廣州黃埔軍校投筆從戎。

盧作孚對那一代共產黨人的抱負和獻身精神非常敬佩,對他們的奮鬥目標也了解。他和惲代英在立誌救國的總目標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已決定實業救國的盧作孚謝絕了惲的邀請,他說:“不要做大炮,要做微生物,慢慢地去影響、改變社會。”為表示對惲代英的支持,盧作孚讓四弟盧子英於1926年3月去廣州,投考了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