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新編

一九六五年十月四日

字體:16+-

聰:九月二十九日起眼睛忽然大花,專科醫生查不出原因,隻說目力疲勞過度,休息一個時期再看。其實近來工作不多,不能說用眼過度,這幾日停下來,連書都不能看,枯坐無聊,沉悶至極。但還想在你離英以前給你一信,也就勉強提起筆來。

兩周前看完《卓別林自傳》,對一九一〇至一九五四年的美國有了一個初步認識。那種物質文明給人的影響,確非我們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窮奢極欲,我實在體會不出有什麽樂趣而言。那種哄鬧取樂的玩意兒,宛如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萬花筒,在書本上看看已經頭暈目眩,更不用說親身經曆了。像我這樣,簡直一天都受不了;不僅心理上憎厭,生理上神經上也吃不消。東方人的氣質和他們相差太大了。聽說近來英國學術界也有一場論戰,有人認為要消滅貧困必須工業高度發展,有的人說不是這麽回事,記得三十年代我在巴黎時,也有許多文章討論過類似的題目。改善生活固大不容易;有了物質享受而不受物質奴役,弄得身不由己,無窮無盡地追求奢侈,恐怕更不容易。過慣淡泊生活的東方舊知識分子,也難以想象二十世紀西方人對物質要求的胃口。其實人類是最會生活的動物,也是最不會生活的動物;我看關鍵在於自我克製。以往總覺得奇怪,為什麽結婚離婚在美國會那麽隨便?《卓別林自傳》中提到他最後一個也是至今的妻子烏娜時,有兩句話:As I got to know Oona I was constantly surprised by her sense of humor and tolerance; she could always see the other person's point of view. [我認識烏娜後,發現她既幽默,又有耐心,常常帶給我驚喜;她總是能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從反麵一想,就知道一般美國女子的性格,就可部分地說明美國婚姻生活不穩固的原因。總的印象:美國的民族太年輕,年輕人的好處壞處全有;再加工業高度發展,個人受著整個社會機器的瘋狂般的tempo [節奏]推動,越發盲目,越發身不由己,越來越身心不平衡。這等人所要求的精神調劑,也隻能是粗暴、猛烈、簡單、原始的娛樂;長此以往,恐怕談不上真正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