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兄:前與淵庭帶一小條①,當收閱。
尊書談中國方麵,吾多不讚同者:一,中國確是退化,唯太古代至戰國時期光彩萬丈。兄古代太忽略,直等於置之不論,此吾不讚同者一。二,中國文化雖開得太早而確未成熟,尤不當謂秦以後二千年為成熟期。秦後二三千年,隻有夷化、盜化、奴化三化,何足言文化?此宜替曆史揭發,永為來者之戒。三,尊書談到根源處,隻揭周孔禮教一語。孟子在戰國敘學統道統,從堯舜三王直到孔子,吾以此為定論。唐人始尊周公,原是莫名其妙,並未明其所以然。尊意即提出周孔禮教,便當分別說明周公之思想與主張,及孔子之思想與主張,然後略明孔子之承於周公者何在。孔子本人之思想,其體係如何?其宗主為何?秦以後衰微之運是否尚存孔子精神,今後發揮孔子精神,宜如何舍短取長。孔子思想自當求之六經,六經以《易》、《春秋》為主,《周官》次之,三經綱要提得起,餘經皆易講。周公之思想難推考,吾意三禮中唯《儀禮》是周代典製之遺,非孔子所修。此書雖非周公本人之作,而周代典製必承周公開國之精神與規模,殆無疑義。今欲究周公之禮教,似當由《儀禮》之章條而推出其理論或義蘊。二三千年來,治《儀禮》者,隻是訓詁名物,不知其義。周公之影響於兩周之世運者為何?如其影響於孔子集大成之儒學者又如何?此皆談文化者所不宜略。
尊書談義務權利諸處,甚善,然須於本原處有發揮而後言及此等處,自更好。本原處,尊書固曾及之,即所謂禮是,然吾猶嫌於禮之義猶欠發揮。六經之道,含宏萬有,提其宗要,則仁與禮而已。仁者禮之本,禮者仁之用。徒言禮教而不談仁,則無本,是亦尊書遺漏處。雖雲談文化與專講哲學者不同,然文化根源處總須提及才好。倫理在古聖倡說,隻是教條,亦可雲德目。垂此教條,使人率由之,久之多數人習而成化,固有可能,然不必人人能如是也。若雲社會製度或結構,中國人之家庭組織卻是屬於製度或結構者,尊書似欲諱此弊,而必以倫理本位為言。其實,家庭為萬惡之源,衰微之本,此事稍有頭腦者皆能知之,能言之,而且無量言說也說不盡。無國家觀念,無民族觀念,無公共觀念,皆由此。甚至無一切學術思想亦由此。一個人生下來,父母兄弟姊妹族戚,大家緊相纏縛。能力弱者,悉責望其中之稍有能力者;或能力較大者,必以眾口累之,其人遂以身殉家庭,而無可解脫,說甚思想,說甚學問?有私而無公,見近而不知遠,一切惡德說不盡。百忍以為家,養成大家麻木,養成掩飾,無量罪惡由此起。有家庭則偏私兒女,為兒女積財富,以優養驕貴。兒大則愛妻子而棄父母,女大則愛丈夫與其所生子女。人類之卑賤與殘忍以至於此。餘痛此習不革,中國無可自強。吃苦,自立,不圖安逸,不存私心,如此,則剝削之邪心消滅,達於德與廉恥矣。尊書巧避家庭本位之醜,而曰倫理本位。做好文章果何為者,此好文章隻是你個人的德性表現與人格表現,而何預於中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