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影樓回憶錄

自桃花塢至文衙弄

字體:16+-

在桃花塢住了約有三年多光景,我們又遷居到了文衙弄。這個地方是有一個古跡,乃是明代的文徵明,曾住在這條巷裏。文徵明的故宅,就是我們所住的那座房子的貼鄰,現在已改成為七襄公所了。因為文家住在那裏,這條巷便稱為文衙弄。我起初以為凡是官署,方可以當得一個衙字,因此那種官廳,都稱之為衙門。誰知從前卻不然,凡是一個大宅子,都可以稱之為衙。蘇州有許多巷名,都有衙字,像“申衙前”“包衙前”“謝衙前”“嚴衙前”等都是。想當初必定是姓申、姓包、姓謝、姓嚴的,在這裏建築了一所巨邸,因此就成了這個巷名了。

這個七襄公所是什麽機構呢?原來是蘇州綢緞業的一個公所。從前沒有什麽同業公會那種團體,可是每一業也有一業的公所,是他們集資建築,組織也很完密。即使是極小一個行業,他們也有公所,何況綢緞業,在蘇州是一個大行業呢?從前中國絲織物的出品,以蘇、杭為巨擘,行銷全國,機匠成千家,有綢緞莊,有紗緞莊,分門別類。這個七襄公所,就是綢緞業的公所,七襄這個古典名詞,就由此而來的。

文徵明的故宅,怎麽變成了七襄公所,這一段曆史,我未考據。大概是在太平之戰以後的事,因為裏麵的房子,都是新修葺的。裏麵卻有一座小花園,有亭台花木,有一個不小的荷花池,還有一座華麗的四麵廳。因為我們住在貼鄰,又和七襄公所的看門人認識,他放我們小孩子進去遊玩。除了四麵廳平時鎖起來,怕弄壞了裏麵的古董陳設,其餘花園各處,盡我們亂跑。

七襄公所有兩個時期是開放的,便是六月裏的打醮,與七月裏的七夕那一天,致祭織女。打醮是大規模的,幾十個道士、三個法師、四個法官,一切的法器、法樂,都要陳列出來,這個道場,至少要二天,有時甚至五天、七天。裏麵還有一座關帝殿,威靈顯赫。七夕那天致祭織女,在初六夜裏就舉行了,拚合了幾張大方桌,供了許多時花鮮果,並有許多古玩之類,甚為雅致。織女並沒有塑像,我記得好像有一個畫軸,畫了個織女在雲路之中,衣袂飄揚,那天便掛出來了。這一天,常有文人墨客,邀集幾位曲友,在那裏開了曲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