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考都要隔夜就派人去占座的,因此夜間貢院前就很是熱鬧,而攤販也極多,他們都是來趕考市的。在平時,那些讀書人家的子弟,不肯在街頭沿路吃東西,以為失去了斯文的體統。到了考場前,就無所謂了。餛飩擔上吃餛飩,線粉攤上吃線粉,大家如此,不足為異,此外測字攤卜以決疑,詩謎攤對準古本,也都到考場前來湊熱鬧了。
到了府考時候,還要熱鬧一點,因為在縣考時,隻有長、元、吳三縣,而到了府考,其餘的六縣都要來了。因為蘇州當時是省城,而且是首府,便有觀光上國之意。在下縣中,常熟文風最盛,而吳江、昆山,也不退班,他們都是府考之前,先來租好考寓,以便赴考從容。還有雇好一條船,直開到蘇州城河裏來,考寓就在船上,竟有以船為家的。有些久居鄉下,沒有到過蘇州的,借著送考為名,借此暢遊一番,因此在考市中,連蘇州別的商業也帶好了。這個小小考市,雖沒有南京、北京之大,但以吳中人文之區,在那時倒有一番盛況。
我在十四歲初應縣府試的時候,租的考寓,即是和尤家在一起。那時巽甫姑丈說:因我年小,要大人招呼,而他們家裏應考的人多,送考的人也不少,不如附在一起吧。我父親很高興,因為我還是初次應試,而他們家中卻年年有人應試,況且我的表哥子青(名誌選,比我大兩歲),他這次也要出考呢。
我記得那個寓所在甫橋西街陸宅,正對著定慧寺巷的巷口。他們家裏房子很多,每次考試,尤家總借著他家做考寓,也是老主顧了。一切招待很為周到。那陸家也是書香人家,好在他們的宅子,鄰近考場,他們雖不靠著出租考寓,然而一個考市裏,也可以得到不少收入,不僅是尤家,還有其他人家來租的考寓。
事先,母親給我預備了一隻考籃,這考籃是考試時一種工具。提到了考籃,記得有一部小說《兒女英雄傳》上的安老爺,鄭重其事地取出一隻考籃給他的兒子安龍媒,作為傳家之寶,迂腐可笑。還有京戲的《禦碑亭》中王有道為了赴京趕考,手中所提的考籃型式,曾引起了戲劇家的爭論。其實考籃是沒有一定型式,各地方的情形不同,何須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