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進了學,算是一個基本學位,又是科舉製度的發軔之始,因此社會上也較為重視。進了一個學,有些人家還要請酒、開賀呢。請酒、開賀不稀奇,新秀才還要排了儀仗,好似中了狀元一般,跨馬遊街,鳴金唱道的出來拜客呢。但這在江南,尤其在蘇州,那些縉紳富豪人家的子弟,方能如此,清寒人家的子弟,即使許你如此,也沒有這個力量。
但這要年輕的小秀才,方能有此機會。當在十六歲以內,越小越好,如果在二三十歲之間,雖然進了一個學,那也應該自傷老大,連賀也不高興開了。我們親戚中,我所見的如伊耕表叔、子青表哥,開賀那一天,都排導到我家拜謁祖母,他們進學,都在十六歲以內呀!此外如蘇州的彭家、潘家等,科名聯翩不斷的,也都有此盛舉。更有一件令人家豔羨的,那個新秀才,倘然已訂婚而未結婚者,這天也要到未來嶽家拜謁一過,那必定轟動親戚鄰舍,來看新相公。
那一天,這位新秀才的服裝也特別了,身上穿的是藍衫(原名襴衫,本為明朝所製定的秀才服裝,今則以絲織物特製),披了紅綢。頭上戴的是雀頂,兩邊插上金花。腰間又排滿了什麽荷包、風帶、各種佩物,腳踏烏靴,有些年紀極輕的小秀才,在十四五歲以下的,他家裏人給他麵上敷粉,真是一位白麵小書生。
出門時的儀仗,也頗為別致,頭導先是有許多彩旗,那種彩旗五色紛披,稱之為“竹筱旗”,拔取竹園中新生的長竹,張以狹長的彩綢,上麵有金字的聯語,一對一對的,當然都是吉祥的句子,什麽“五子登科”“三元及第”之類。竹枝上的竹葉,亦不芟除,蓬鬆地披著。這種彩旗,都是由親友們送下來的,前導往往十餘對以至數十對,這種古典,不知始於何時。此外便是銜牌,在清代做過什麽官,便有若幹對銜牌,官做得越大,銜牌便越多,新秀才自己沒有銜牌,但是他上代做過官的,把祖宗三代的銜牌,一齊掮出來了。其餘便是鑼呢、傘呢,什麽儀仗都可以加進去,最後一頂四人大轎,那個新秀子,似小傀儡般坐在其中。據說這一天,即是蘇州最高長官撫台大人出門也須讓道,為的是尊重讀書人呀!好在撫台也難得出門的,此故事未能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