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影樓回憶錄

集會結社

字體:16+-

這個時候,上海有一個“江蘇教育總會”,在江蘇全省的教育上是很有勢力的。雖然那時是在前清末紀,政治腐敗,可是一班革新人士,以為欲改革政治與社會,非興教育不可。況且江蘇省內,上海、南京、蘇州、無錫,以及各府各縣的學校,也風起雲湧了。江蘇教育總會設立在上海,因為上海是人文薈萃之區,而交通亦利便,可以支持各地的新教育而總其成。

江蘇教育總會的會長是張季直(謇),並無副會長,另有一位總幹事是沈同芳,他是常州人,好像在前清曾做過官的,是位孝廉公,我已不記得了。這位總幹事,就同後來的秘書長似的,管理會內一切事務。每逢開會,都是他報告處理一切行政事項,紀錄開會時的議決案。他是住在會裏的,可以領取一筆車馬費(實在便是薪水),其餘的幹事,都是沒有薪給的。

江蘇教育總會最初的地址,是在白克路的醬園弄(後來改名為青島路),我初到時報館去的時候,還是在醬園弄的,後來他們籌集了一筆款子,就在老西門外,造起了一座西式的兩層樓來,便作為永久的會址了。

到那個時候,會務也忙起來了,幹事中如沈信卿、袁觀瀾、黃任之諸君,最為活躍,他們是中堅分子,因為他們都是教育界的人。那時這個江蘇教育總會,在江蘇教育界中,頗有勢力,以張謇為會長,可以直接與江蘇最高長官相交接,因此之故,也很有反對他們的人,稱之為學閥,還有一班人,罵之為“西門破靴黨”。

入會的資格,要辦過學堂,當過教員的人,或是對於新教育有知識的人,我當然有這個資格了。我起初並不想入江蘇教育總會,後來卻參加了。一則,楚青勸我加入,他自己本是一個幹事,卻從不到會,但《時報》在教育界頗占勢力,雖然陳景韓、雷繼興,都未加入(他們不高興加入),而常到時報館來做客的人(簡稱息樓中人),大半是那邊的幹事與會員,借此可通聲氣。二則,有許多蘇州同鄉,都慫恿我加入教育總會,可以有部分力量,在故鄉或可多少便利之處。所以我的介紹入會的人(須有兩個會員介紹),一位是狄楚青,一位是我的表姑丈尤鼎孚先生(蘇州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