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瑤貢舶事件,記載紛紜,多不可信。舉其矛盾處之顯著者如使節之派遣者或以為征夷將軍源義滿,或以為征西將軍懷良親王。明人如鄭曉(101)、雷禮(102)、章潢(103)、何喬遠(104)、李言恭(105)、陳仁錫(106)、王士騏(107)、鄧元錫(108)、茅瑞征(109)、嚴從簡(110)、方孔炤(111)諸人均以為助胡惟庸謀逆者為懷良親王。茅元儀、葉向高諸人則以為派遣如瑤來華者為征夷將軍。《日本考》雲:
十三年再貢皆無表,以其征夷將軍源義滿所奉丞相書來,書倨甚,命錮其使。明年複貢,命禮臣為檄,數而卻之。已複納兵貢艘中助逆臣胡惟庸。惟庸敗,事發,上乃著《祖訓》示後世,毋與倭通。(112)
此以貢舶之來為在十四年後,時胡惟庸已死垂二年,葉向高所記全同。(113)日人鬆下見林采其說,謂:
明太祖答日本征夷大將軍曰“前奉書我朝丞相”,丞相謂胡惟庸也。又《武備誌》曰:“征夷將軍源義滿所奉丞相書來,已複納兵貢艘中助胡惟庸。”觀此則義滿助胡惟庸者也。(114)
荻野由之反之,肯定如瑤為懷良所遣。(115)希泊魯禿則不特堅持懷良遣使之說,且著其遣使之年為元中元年(洪武十七年,1384)並雲:
胡之謀圖被發覺,誅三族,如 (即如瑤,刊訛)不知入明,故被捕流雲南,數年之後,被宥歸國。(116)
小林博氏亦主是說,且記此陰謀之發覺時間為弘和二三年間(明洪武十五六年,1382—1383)。(117)辻善之助則誤據《籌海圖編》所記,以貢舶為洪武二十年事,而斷雲:
時懷良親王死已四年,良成親王繼任,無出兵海外之餘裕,此事恐為邊陲倭寇之首魁所為。(118)
他知道懷良的卒年,因以斷定貢舶非其所遣,同時他卻忘記了胡惟庸也已死了八年,這事如何能同胡惟庸發生聯係!木宮泰彥亦主二十年之說,且以懷良之遣使事為必有。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