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懂的呂氏春秋

察微

字體:16+-

如果治理混亂、存亡之事像高山與深穀、白堊與黑漆那樣明顯,那就不需要智慧,即使是愚蠢的人也可以應對。但實際上治理混亂、存亡之事並不是那麽簡單。它們有時可以被了解,有時又似乎無法被了解;有時可以被看到,有時又似乎無法被看到。因此,智者和賢者會費盡心思去思考這些問題,但仍然會有像管叔、蔡叔那樣的事情發生,或者像東夷八國那樣不聽從的情況。所以,治理混亂、存亡之事的開始就像秋毫一樣微小,但如果能夠察覺到這微小的開始,那麽大事就不會發生了。

魯國有個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做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回來,就可以從國庫中領取贖金。子貢從其他諸侯國贖回了魯國人,卻不去領取贖金。孔子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不會再贖回奴隸了。”因為領取贖金並不會損害品行,但不領取贖金就不會再有人去贖回奴隸了。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個人用牛來答謝他,子路接受了。孔子說:“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溺水者了。”因為孔子看到子路的行為是細微的,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楚國和吳國因為兩個女子在采桑時的爭執而引發了一場戰爭。卑梁的女子被吳國的女子弄傷了,卑梁人帶著受傷的女子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回應不恭,卑梁人十分憤怒,把那個吳國女子殺了然後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複,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麽敢攻打我的城邑?”於是他發兵反擊吳人,把老弱全都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非常生氣,就派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地以後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吳國的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大敗楚軍,俘獲了他們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齧。又接著攻打郢都,獲得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國。這就是雞父之戰。大凡主持國事,最好的是能夠了解事情的開始,其次是能夠了解事情的結局,再次是能夠了解事情發展的經過。如果這三點都做不到,國家一定會危難,自身一定會困窘。《孝經》上說:“高卻不傾危,就能長期保持尊貴;滿卻不外溢,就能長期保持富足。富貴不離其身,然後才能保住他的社稷,而且使他的人民和諧安寧。”可是楚國做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