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

“無聲音樂”及其他

字體:16+-

隨著資本主義製度的日趨腐朽,西方資產階級的文化日益走向沒落。所謂“無聲音樂”的出現,可算得是資本主義世界“一無所有的藝術”的又一次徹底的暴露。

音樂怎麽會是無聲的呢?據說美國現時大出風頭的作曲家——拉蒙特?揚格的新作品,便是所謂“無聲音樂”的傑作。演奏這部新樂曲的人,隻要往台上一站,放出一隻蝴蝶,讓它在場子裏任意飛來飛去;等到蝴蝶從窗口飛出了場子以後,這部音樂作品就宣告演奏完畢。而在這部作品演奏的過程中,根本聽不見任何音樂的聲響,所以,這就叫做“無聲音樂”。

聽眾們當然不承認這是音樂,表現極為不滿。然而,屬於那一夥的音樂評論家卻解釋說:“蝴蝶在場中飛舞,這件事情本身便是音樂;音樂的世界不能隻靠聲音來表現,還要加上視覺的因素,使它更加具有戲劇性。”這樣,聽眾們就隻好怪自己不懂得音樂,不會欣賞無聲的妙處了。

但是,聽眾們可以一次受騙,難道還會繼續受騙嗎?拉蒙特?揚格明知用法子騙不了人,於是他不得不時常變換花樣,以便欺騙聽眾,有一次他作了另一支樂曲,定名為“三四三”。演奏者用胳膊肘在鋼琴的鍵盤上連續敲打了十二分鍾,敲足了三百四十三下以後,便站起來向聽眾深深地鞠一個躬,表示演奏結束了。聽眾們雖然再一次受騙,不過,這麽一來,所謂“無聲音樂”實際上被打破了,仍然變成有聲的了。

這又如何解釋呢?於是他們又創造一種名目,把這些音樂作品統稱為“先鋒派音樂”。這個意思就是說:音樂是從沒有聲音的地方開始的,所以音樂的先鋒一定要達到無聲地境界。

以這類胡謅的“理論”為根據,西方資產階級的這一批音樂家,就大肆製作無聲的或接近於無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