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道:“寸口出現怎樣的脈象,就表示患有了脹病呢?”
岐伯答道:“脈象大而堅硬,且有阻滯感,這便是脹病的信號。”
黃帝又問:“我如何知道脹病是發生在五髒還是六腑呢?”
岐伯解釋說:“五髒的脹病,脈象表現為陰;而六腑的脹病,則脈象表現為陽。”
黃帝繼續追問:“如果脹病是因為氣的運行不暢,那它是影響到血脈還是腑髒呢?”
岐伯回答:“脹病的形成與血脈、腑髒都有關聯,但它們並不是脹病的直接病所。實際上,脹病主要影響的是腑髒之外,它因為壓迫腑髒、使胸脅擴張、皮膚與肌肉間充滿脹氣而得名。”
黃帝說:“髒腑都位於胸脅腹腔內,就像珍貴的器物被收藏在匣櫃中一樣。每個髒腑都有其獨特的名稱和功能,雖然都在同一個空間內,卻各司其職。你能詳細解釋一下這其中的道理嗎?”
岐伯解釋道:“胸腹就像是保護髒腑的城牆,膻中則是心髒的重要保護區域,像宮城一樣。胃負責儲存食物,就像糧倉。咽喉和小腸則像是運輸糧食的道路。胃上的五個重要部位——咽門、賁門、幽門、闌門、魄門,它們就像是鄉村的門戶,控製著食物的進入和排出。廉泉和玉英則是津液流通的通道。五髒六腑在人體內都有它們特定的位置,發病時的症狀也各不相同。正常情況下,營氣在脈中順暢運行,而衛氣則在脈外逆行。如果衛氣進入了脈中,並且在肌肉之間運行,就會導致膚脹。對於這種脹病,我們可以通過針刺足三裏穴,並采用瀉法來治療。如果病位離穴位較近,針刺一次就可能治愈;如果病位較遠,可能需要針刺三次。治療的關鍵是在脹病剛出現時,就迅速采用瀉法來驅除病邪,不論是虛症還是實症,都應如此。”
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細描述一下脹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