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湖北,大家總會馬上想起武漢。今天的武漢一家獨大,不隻省內其他城市難以望其項背,甚至在全國都稱得上頭角崢嶸。“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毛澤東這兩句詞寫盡了大武漢吞吐山河的氣勢,有此格局的城市在中國都不太多。
武漢在省內一騎絕塵,使得武漢人也是一副睥睨湖北的氣勢。我認識的一個武漢人聊起武漢周邊市縣時,其語氣仿佛在談論東北的鐵嶺,既遙遠又落後,在她眼中武漢就足以代言湖北了。
從經濟上來看,武漢一城代言湖北一省或有一定道理,但從更普遍的角度而言,武漢頂多算是湖北文化版圖的鼎立三足之一。
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湖廣方輿紀要序》中寫道:
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在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這句話明確指出了襄陽之於天下、武昌之於東南、荊州之於湖廣的重要性。所以說,講湖北繞不開這三座城市。
如果說湖北是中國的樞紐,那麽樞紐當中最核心的節點就是襄陽。
我第一次遊曆湖北是1982年,大學剛畢業。我第一份出差就是從四川到重慶再到湖北,走水道過三峽順流而下到宜昌,然後一路從宜昌、荊州沙市到襄樊(今襄陽)。一路走來,我對宜昌印象非常好:街道整潔,餐飲可口,而且街上的姑娘們很水靈。後來去了沙市,印象更好。沙市曾經是租界,因此商業氛圍很濃厚,中山路上商店、旅社、餐館、電影院應有盡有,非常洋氣。
出了沙市就開始坐車北上,一路盡是三國古戰場。後來到了襄樊,發現它跟在武漢的所見所聞完全不同,反而很像河南,口音、飲食習慣、民風都屬於河南文化的覆蓋區。那裏的姑娘相比宜昌來說,也略顯土氣。因此,當時對襄樊沒什麽感覺。直到後來深入襄陽做了很多項目後,才重新認識了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