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能趨吉避凶

第77章 日新月異的華朝

字體:16+-

通過來自後世的記憶,張循不僅收服了諸多漢末三國有名的文臣武將充實到各州各部重要的位置上。同時還通過科舉製度,選拔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官員充實到基層崗位中去,為華朝的和平建設與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內閣與各部政務處理的日益成熟,張循得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各種發明創造和科技改進之中。他深知,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

因此,他著手對文字體係進行了革新,推廣標點符號和阿拉伯數字的使用,使得閱讀和書寫更加便捷,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在教育領域,張循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鼓勵每個縣都設立公辦小學,每個郡設立中學,每個州設立大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係。同時,他還倡導女子教育,認為女子也應該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一思想顯然贏得了許多女性的盛讚。

他將這些學校的設立和學生數量的多寡作為政府官員的考核依據之一,雖然不強製,但卻也極大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

在政績考核方麵,張循也進行了創新。他要求各地官員提出本地或本部門的年度目標,並在一年後根據完成目標的情況進行考核。這種以目標為導向的考核方式,不僅激發了官員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也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他還建立了舉報製度,鼓勵民眾對官員的不當行為進行舉報,這一舉措有效地遏製了腐敗現象的發生。

工業方麵,華朝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鋼鐵廠、紡織廠、家具廠、造紙廠、玻璃廠、水泥廠等現代化工廠陸續建立起來。這些工廠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張循還鼓勵技術創新,對在工業生產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工匠進行獎勵,這一政策激發了工匠們的創新熱情,推動了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