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死的宋使吳革,最終還是沒有死成。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你抱著必死之心去做某件事,說不定就事做成了,人還沒有死。
斡離不最終沒有殺吳革,而是將他放了回來,讓他告訴宋廷,之前的合約可以再商榷,但是金人大軍一定要獲得足夠的利益才會撤走。
“那就繼續拖著他們,反正我們不急。”趙諶對趙桓說。
金人口氣變軟,也給了趙桓足夠的信心,他本身就不是傻子,隻是耳根子軟加上左右搖擺,再一個就是,他身邊的壞人真的太多了,主和派也許一開始是為了大宋好,可是在汴梁保衛戰到後麵的時候就變味了,已經習慣了黨爭的他們,認為如果最終沒有議和的話,那麽他們在朝堂裏就會被其他人給壓製住。
這就是大畫家帶來的最大惡果。
雖然北宋的黨爭從元祐黨爭就已經開始了,可是那個時候還沒有徹底的崩壞,而大畫家上來之後,為了維護統治,主動的放任黨爭,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高官,就越要黨爭,不然他們就到不了這個位置。
還好,現在趙諶一波操作下來,張邦昌送到了金營,李邦彥免官,白時中靠邊站,其他幾個宰執本身就沒有什麽話語權,有李綱抗衡,至少不會讓趙桓再次搖擺。
更重要的是,趙諶顯然更親近,他的話,也更容易被趙桓聽得進去。
“你的新軍,練得怎麽樣了?”趙桓關心的問趙諶。
“進展很是順利。”
趙諶回答說。
這段時間他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在軍器監和陳規討論兵器製作思路,在他的提點之下,陳規在**寇銃之外,又開發出了一種三眼銃,這種三眼銃難度沒**寇銃那麽高,以霰彈為主,雖然威力和射程遠不如**寇銃,然而在近距離的交手中卻算是利器,製造比較容易,使用也簡單,正好可以作為一線戰鬥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