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在河北的河道……那真叫一個四處縱橫。
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導致河北沒有險要之地防守,所以北宋從開國起,就在河北修建了無數水長城。
所謂的水長城,就是利用本身河北的河流,和黃河連接起來,保持很多條水道暢通,同時也切斷陸路,在關鍵的地方修建城池,這樣可以很好的抵擋北方呼嘯而來的騎兵。
主要的水長城有三道,第一條是白溝一帶,是最重要的水長城,一條是以沱河為主,越過真定、中山與河間這三府,算是河北的第二條防線,第三條是連接了濟水和胡瀘河,一直通到衡水。
在這三道水長城之間,河流縱橫,相互連接,所以河北之地很少發水災,有著足夠多的沼澤和湖泊容納水量。
隻不過這一百多年下來,隨著圍田墾荒的增加,很多水長城的區域被侵占,以至於大部分地方都是名存實亡,所以金人南下之後,輕易的越過白溝,一直到黃河,才算是被攔了一下。
不過這些水道基本上都能用,要通過這些河流抵達河北的北方,並不困難。
而且用水道,主要是為了運輸輜重,**寇軍對火藥彈丸什麽的消耗量非常大,而且兩萬人馬的糧草和飼料,也是一個大數目,通過河水來運輸,也會方便很多。
趙諶的計劃是,先對還沒有淪陷的開德府和大名府讓他們準備糧草飼料,他率領兩萬人馬騎馬攜帶路上的糧草以及**寇軍的火器出發,從京東西路繞過去,抵達開德府之後上船,過黃河,然後沿著新河向北進發,途中路過大名府,再補充足夠的糧草和飼料,越過邢州之後,通過寢水,抵達真定,然後拿下真定的門戶槁城,在那裏等待著真定府的金人過來進攻他們。
因為槁城正好卡在祁州到趙州的必經之路上,這裏被占據的話,金人南下運輸的糧草,都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