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的凤眸微眯,目光如炬地扫过石昭手中的翡翠簪子,那翠绿中透着几分不自然的色泽,在阳光下更显耀眼。
殿内一时静得连呼吸声都似乎停滞了。
石昭的脸色苍白,双手紧握着簪子,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抬头望向太后,眼中满是惊慌与不解,声音微微颤抖,
“我确实是在朱红阁所购,当时只觉其色泽温润,款式独特,哪知........哪知竟是冒牌之物。”
说着,她的眼眶渐渐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顺意公主柳眉倒竖,眸光凌厉地射向石昭,朱唇轻启,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石昭,你口口声声说朱红阁售假,可有凭证?我朱红阁声誉在外,历来童叟无欺,岂容你如此污蔑!
你今日若拿不出确凿证据,休怪本公主不讲情面!”
言罢,她轻抬衣袖,金线绣制的凤凰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彰显着其身份的尊贵与不容侵犯,整个大殿仿佛都被她这股不容忽视的气势所笼罩。
朱红阁是顺意公主的产业,石昭说朱红阁不好,就是有损她身为公主的荣誉。
石昭收了可怜相,歪歪脑袋,一脸真挚,双手合十,眼中闪烁着诚恳之光,
“公主殿下,我所言句句属实,出家人不打诳语,我虽非正式的出家人,但也深知诚信之重。”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与坚定,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顺意公主却仍旧一脸冷峻,眉宇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冷哼一声,
“证据呢?空口无凭,本公主可不会轻易相信你的一面之词!”
太后娘娘不想石昭和顺意公主之间起冲突,凤口轻启,声音沉稳而有力,
“此事关乎皇家颜面与朱红阁之清誉,那就请王三姑娘进宫聊聊吧。”
言毕,她轻轻抬手,一旁的太监总管立刻会意,匆匆离殿而去。
王三姑娘被匆匆召入荣恩堂,一进门便见殿内气氛凝重。
太后与公主的目光如炬,让她顿时手足无措,秀气的眉头紧蹙,双手不自觉地攥住衣角,局促不安地站在大殿中央。
顺意公主的目光锐利地落在她身上,缓缓开口,声音冷冽如寒风,“王三姑娘,你且将如何从石昭手中得到这支簪子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来。”
王三姑娘闻言,脸色微白,回想起那日在文安侯府见到的文安侯夫人。
她轻咬嘴唇,声音微弱,
“那日我去文安侯府拜访夫人,石昭姐姐........她........她就将这簪子拿出来,她本想送我,可又说价格昂贵,让我原价购买。”
“我觉得这簪子很符合顺意公主,实在太喜欢了,于是就买了下来,赠予顺意公主殿下。”
石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中藏着锋芒与洞悉一切的睿智。
她缓缓上前几步,目光如刀,直视着王三姑娘那双闪烁不定的眸子,仿佛要看穿其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却照不亮王三姑娘愈发苍白的脸色。
石昭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王三姑娘,你记错了吧?前几日你虽到访文安侯府,但我并未卖给你任何簪饰。
这支翡翠簪,分明是从荣恩堂不翼而飞,怎会出现在你手中?谎言终有揭穿之时,望你三思。”
言罢,石昭指着被太后娘娘拿在手中的簪子,那斑驳的绿意在阳光下闪烁,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王三姑娘眼眶泛红,牙齿紧咬着下唇,几乎要渗出血来,她倔强地抬起头,直视着石昭,
“石昭姐姐,你怎能如此?这簪子分明是你赠我的,怎能反悔不认?”
顺意公主在一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
“石昭,你如今这是做什么?莫非是做贼心虚,想将售卖假货的黑锅推给别人?”
说着,她轻轻摆了摆手,身旁侍女立刻上前,似乎要将石昭拿下,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仿佛一根弦即将绷断。
“皇祖母,此事扑朔迷离,但这簪子既牵扯到朱红阁,便关乎我的声誉,不如让京兆府尹查一查。”
太后娘娘轻咳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与犹豫。
她的目光在石昭与顺意公主间徘徊,眉宇间拧成一团疑云。
太后娘娘沉吟片刻,眉宇间满是权衡之色,她轻抬手,制止了欲再言的顺意公主,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威严,
“此事关乎皇家颜面与几位姑娘的清誉,暗中探查恐生枝节,万一有所差池,反伤了无辜。
哀家意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免谣言四起,坏了风气。”
言罢,她轻叹一声,目光转向石昭与王三姑娘,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期望,似乎希望她们能自行化解这场误会,
大殿内,气氛一时凝固,只余窗外微风拂过,带动珠帘轻响,更添几分压抑。
顺意公主撅起朱唇,满脸的不悦与傲气,那双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对石昭的不满与怒意。
她轻轻跺脚,声音中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
“皇祖母,您怎能如此轻易便放过她?石昭这般作为,分明是在挑衅孙儿的威严!”
太后娘娘无奈地摇了摇头,眉宇间满是宠溺与无奈。
就在这时,一旁的薛明挺身而出,他身着锦衣,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坚定,
“太后娘娘,公主殿下,微臣愿领命彻查此案,定要将这以假冒真的幕后黑手揪出,还几位姑娘一个公道!”
太后娘娘闻言,脸上掠过一抹惊讶,目光在薛明身上停留了片刻。
只见薛明身姿挺拔,眼神坚毅,与往日的冷漠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