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过河拆桥,重生奔向他的死对头

第27章 暂过一关

字体:16+-

见是她来,青黛脸上带着一丝隐蔽的微笑,遣散了四周的人,引她进入。

青黛领着她进了宫殿,与外面的寒风冷冽不同,殿内上好的银丝炭带来适人的暖意。

它伴随丝丝香缕飘来,使人神清气闲,而楼红绫紧绷着的神经却是半点不敢松懈。

还未等楼红绫说话,前方坐塌上的邓太后如讲书般徐徐道来:

“前朝末年,楼骁以三千人之力从围困的城关里抵挡一万人之兵救出高祖;隆兴十年,楼骁受命出征,南北皆乱,楼骁先赴北境,率铁骑破北漠兵队于阴山,夺牛马辎重而归;后隆兴十二年,转赴南疆,剿平蛮夷之乱。凯旋后,练精锐之师,经十载,外敌不敢犯,百姓皆称其功,名垂青史……”

楼红绫闭上眼睛,心中暗暗隐痛,太后念的,是史官为父亲写下的纪事。

邓太后停下手中的史典后便话锋一转,以一种惋惜的语气道:

“虽说从前本宫的兄长常年被楼骁的战功压制一头,但你父亲的功劳,整个大鹤百姓有目共睹,哀家并非不明事理,好好为哀家做事,哀家不会亏待你的……”

邓太后的口吻真诚而复杂,让人听不出破绽,楼红绫却有感其口腹蜜剑,更加不寒而栗。

“是……太后。”

楼红绫抬起头,邓太后的目光扫了青黛一眼,青黛立即心领神会,递出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一把匕首,和一盏气味不明的酒。

她的心跳瞬间加快,还没等楼红绫出声,邓太后挑眉而笑,笑容深不可测:

“但倘若你这个月以来都是在敷衍哀家,哀家的宽容便到此为止了。”

这便是明晃晃的威胁了,楼红绫喉咙一紧,心跳加速,心想这个老狐狸果然是给一颗枣,打人一巴掌。

但她并未留怯,跪答道:

“太后,奴婢所查,与许清暗通曲墨之人……”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洪亮了些许:

“便是齐王许友北。”

邓太后闻言并未惊讶,毕竟她已经收到过来自玳瑁的消息了:

“还有呢?”

楼红绫知道这远远不够,不过带着前世的记忆,她可以向邓太后打一个信息差。

“还有便是,待除夕宴会,诸王群臣会聚长安宴会之际,齐王会起兵围困太后您和其他邓氏族人。”

太后闻言,神色骤然紧绷,顿时坐直了身子,声音尖锐而又急促,厉声问:

“你是如何知晓的?许清可知此事?”

楼红绫镇定地回答:

“奴婢找到了齐王私自寄给许清的信,因为那封由暗线放在他桌案的信被奴婢截胡,陛下并未知晓此事。”

楼红绫恭敬地将信递出,青黛连忙上前转交给了邓太后。

趁邓太后读信的简短,此时她终于有喘息片刻的放松,稍一移目就看到寒光如霜般冰冷的匕首,顿然还是有些发冷。

在邓太后的示意下青黛又拿出了玳瑁给的信,两张纸放在一起对比,果然别无二差。

同一个人写的字自然相差无二。

楼红绫在底下探究地扫了一眼邓太后的神情,便知晓她已然相信了七八分。

邓太后仔细地阅读着,她的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上面详细描述了齐王许友北在长安所屯的甲胄,以及死侍多少,明晃晃的数据以及兵器地点,不是局中人不可能会知道。

邓太后稍一颔首,眼中的情绪莫测,而楼红绫依旧没有放松下来:

“你做得很好。”

她的语气终于平缓下来,这几日宫内诸事她尽数了解,这个楼红绫,的确是个优秀的细作。况且,她的确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

可堪一用。

邓太后放下信,目光锐利地盯着楼红绫,似乎在权衡着什么。过了许久,她开口道:

“你可知道,若是此事属实,你立了多大的功劳?”

楼红绫低着头,恭敬地回道:

“奴婢不敢居功,只愿为太后效力。”

邓太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好,很好,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仅凭这封信还不足以让我相信。”

楼红绫闻言,心顿时又提了起来,忙道:

“太后,信上所写句句属实,奴婢愿以性命担保。”

邓太后摆了摆手道:

“我自然相信你,只是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说着,她看向青黛,吩咐道:

“你去将此事调查清楚,务必要掌握齐王谋反的铁证。”

楼红绫脸不红心不跳,虽说信中的内容是她所伪造,但内容的确是事实。

前世齐王私匿甲胄兵器,早已有颠覆邓氏之心,唯一不同的是,他前提并未让许清知晓,而后来的一场意外,让这场起义还未开始便胎死腹中。

青黛领命退下。邓太后又看向楼红绫,说道:

“你做得很好,便继续留守在许清身边,为哀家效命吧。”

说罢,眼前的那面托盘,被人不留痕迹地收走,如同悬在头上的一把刀终于移开,楼红绫知道自己算过了一关了。

她起身谢恩,才发现自己的四肢已因过于的紧张而变得迟缓,但她片刻不敢懈怠。

走出长乐宫。脸上感受到阳光的暖意,她方有种劫后余生庆幸感,楼红绫不敢多停留,赶紧趁许清没下朝赶回宣室宫。

她时常留在许清房里侍读,许清勤奋刻苦,虽然人微言轻,但并没有懦弱不安,自暴自弃。

毕竟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活下去,做一个莺歌燕舞流连花丛的帝王岂不是更能让邓太后放心?何必日夜勤勉,愈加将自己的威胁增加?

自从邓维封王,更加无法无天,不仅将封王必须前往封地的规矩置之不理,甚至还大举兴建设土木,扩充府邸,美姬珠宝,应有尽有。

长安百姓童谣言:邓府一片瓦,可换三年粮。

许清知道自己目前年少孱弱,便更加苦读经书,丰裕自己的实力。

“阿绫,你如今几岁了。”

许清兀然询问道。

楼红绫如实回答:

“回陛下,奴婢今年十六。”

许清点点头:

“下月朕就十五了。以前生辰都是母后陪朕过,现在虽然坐上最尊贵的位置,但也有了诸多烦恼……

她耐心地倾听许清说的话,没有插嘴,想着应当是许久没人这样耐心听他诉说了。

突然,许清放下手里的书卷重重叹气道:

“你说朕是不是真的不是一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