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86章 减轻赋税

字体:16+-

“都已经安定了。”

朱高炽点点头:“你做得很好。比为父年轻时强多了。”

“父皇言重了。”

“不……”

朱高炽咳嗽了几声,“为父知道自己的斤两。”

顿了顿,他又说:“为父还有些话要说……”

“父皇请说。”

“第一……”朱高炽说,“要善待百姓。记住,江山是百姓的江山。”

朱瞻基点头:“儿臣明白。”

“第二……”朱高炽继续说,“要用对的人。用人不当,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

“是。”

“第三……”朱高炽说到这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父皇!”朱瞻基赶紧扶住他。

“没事。”

朱高炽缓了缓,“第三点最重要……”

“是什么?”

“要有胸怀。”

朱高炽说,“治理天下,不能只看眼前。要想着百年之后。”

说完这些,朱高炽闭上眼睛,似乎累了。

朱瞻基静静地守在床边。

过了一会儿,朱高炽又睁开眼:“还有一件事……”

“你大哥……”

朱高炽欲言又止。

朱瞻基明白父亲的意思:“儿臣会善待兄长的。”

朱高炽这才放心地点点头,随后又陷入昏睡。

三天后,朱高炽驾崩。

朱瞻基登基,是为宣宗皇帝。

登基大典后,朱瞻基立即召开朝会。

“诸位爱卿……”

他环视群臣,“父皇走得突然,但国事不能耽误。”

“陛下说得是。”

大臣们应道。

“本朝立国以来,”

朱瞻基说,“太祖、太宗、仁宗三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顿了顿,他继续说:“但这还不够。”

“陛下的意思是……”

“我大明要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

朱瞻基说,“不仅要让四夷臣服,更要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陛下圣明!”

“从今天开始,”朱瞻基说,“朝廷要推行新政。”

“什么新政?”

“第一,”朱瞻基说,“减轻赋税,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大臣们点头称是。

“第二,”朱瞻基继续说,“整顿吏治。贪官污吏,一律严惩。”

“这……”有人露出担忧的神色。

“怎么?”朱瞻基目光如电,“有人觉得不妥?”

“不敢。”

“第三,”朱瞻基说,“开科举,广纳贤才。只要有真本事,不分地域、出身,都可以为朝廷效力。”

但朱瞻基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应,继续说:“这些政策,立即开始实施。”

“遵旨!”

散朝后,张侍郎问:“陛下,这些政策会不会……”

“会不会遭到反对?”

朱瞻基笑了,“当然会。”

“那……”

“但这是正确的方向。”

朱瞻基说,“就像我们在西域和瓦剌做的那样,要让人心服口服。”

新政推行之初,果然遇到了阻力。

“陛下!”

有大臣上奏,“减轻赋税会导致国库收入锐减啊!”

朱瞻基反问:“你们觉得,国库的钱从何而来?”

“当然是……”

那大臣一时语塞。

“是从百姓那里来的。”

朱瞻基说,“如果百姓都活不下去,国库再满又有什么用?”

“可是……”

“况且,”

朱瞻基继续说,“减轻赋税后,百姓手中有余钱,自然会去做生意、开垦田地。长远来看,国库的收入反而会增加。”

众臣无言以对。

整顿吏治的政策,遭到的反对更大。

“陛下!”

有御史上奏,“上上下下都是人情世故,太过严厉反而不美。”

朱瞻基冷笑:“那依你之见,贪官污吏就该放任不管?”

“这个……”

“传旨,”

朱瞻基说,“从今天起,凡是被查实贪污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陛下!”

有人急了,“这样会寒了大家的心啊!”

“寒了贪官的心,”

朱瞻基说,“才能暖了百姓的心。”

就这样,朱瞻基坚持推行新政。

渐渐地,效果开始显现。

“陛下!”

有地方官员来报,“自从减轻赋税后,百姓们都开始开垦荒地了!”

又有消息传来:“江南的商人说,最近买卖越来越好做了。”

“为什么?”

“因为百姓手里有钱了,”

那人说,“自然就敢花钱了。”

朱瞻基满意地说:“这才是良性循环。”

整顿吏治的效果也很明显。

“陛下!”

锦衣卫来报,“最近各地的官员都规矩多了。”

“怎么个规矩法?”

“以前动不动就收礼,”

锦衣卫说,“现在都不敢了。就连过年过节,也不敢收太多东西。”

朱瞻基笑了:“这就是震慑的作用。”

开科举广纳贤才的政策,更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陛下!”

礼部尚书来报,“今年的科举,考生比往年多了一倍!”

“这么多?”

“是啊,”

礼部尚书说,“很多是边远地区来的。他们说,现在朝廷真的是凭本事用人,所以都想来试试。”

朱瞻基很高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局面。”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陛下!”

有人急匆匆跑来,“倭国国派使者来了!”

“哦?”

朱瞻基来了兴趣,“他们来做什么?”

“说是……”

那人道,“听说大明国力昌盛,想要建立关系。”

朱瞻基沉思片刻:“接见。”

当倭国使者觐见时,朱瞻基特意问:“听说贵国一向自成一体,为何突然想要和我大明建交?”

倭国使者说:“我们听说大明的政策开明,对四方来客都很友善,所以……”

朱瞻基笑了:“原来如此。”

接见结束后,张侍郎问:“陛下,要和倭国建交吗?”

“当然。”

朱瞻基说,“这正是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就像西域和瓦剌一样,”

朱瞻基说。

随着与倭国建交的消息传开,其他国家也纷纷派使者前来。

“陛下!”

礼部尚书来报,“琉球、安南、占城都派来使节,想要与我大明建立关系。”

朱瞻基满意地点头:“这就是影响力。”

“要全部接见吗?”

“当然。”

朱瞻基说,“不过……”

“不过什么?”

“要让他们知道,大明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