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科學發明

§概 述

字體:16+-

§概 述(1/3)

按照世界科技發展史的分期,中古是指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之前這一曆史時期。此時中國的曆史發展處於封建社會的上升期,進入了一個相當快速的時期,世界的科技之巔屹立於東方:四大發明對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馬可.波羅的那本遊記讓歐洲人知曉東方的繁盛。“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沿途灑下東方文明的驕人成果,也蠱惑了西方侵略者的野心。

在科學史上,中世紀這段曆史一般是指介於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結束和歐洲文藝複興之間的歐洲曆史,又主要指西歐和中北歐地區的這段曆史。它在時限上相當於政治曆史方麵的時限,但要稍短一些。本章所選時間不局限於中世紀,而是中世紀至蒸汽革命之前這一曆史階段的主要發明創造。

說到歐洲曆史上的中世紀,它還有一個代名詞,那就是“黑暗時代”。這個名稱算是頗為貼切,因為大部分的羅馬文明在這段期間受到破壞,並且被所謂蠻族文化所取代,造成隨後的10個世紀變成昏昏沉沉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治政權,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這個名稱的使用,也是因為從這個時代開始,隻有少數的曆史文獻流傳下來,讓人們僅能借由微光一窺當時發生的種種事件。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北方蠻族入主歐洲大陸,文化發展為之中斷,少數的學術思想僅在教會中流傳。整個社會呈現封閉保守的狀態,科學和藝術停滯不前。有人統計,黑暗時代歐洲隻出版了1 000本書。在這麽長時間內,西方文明的進展非常少,隻有在醫學方麵有比較突出的研究成果,這是因為醫學是屬於實用的科學,統治者一般不會去幹預。這時候最為著名的醫學發展,有二世紀的羅馬醫學家蓋侖(Galen)在解剖、生理、胚胎、病理、醫療、藥物等領域均有新發現,著述也很多;十世紀的阿拉伯阿維森納(Avicenna)發表《醫典》一書,對以後六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