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科學發明

§9京杭大運河的修建

字體:16+-

§9京杭大運河的修建(1/3)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裏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全長約1794公裏,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

京杭運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條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複雜,流向總體概括為四個節點、五種流向: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運河向南流; 東平湖之間的南運河、魯北運河向北流;長江(清江)之間的魯南運河、中運河、裏運河向南流;長江以南的丹陽之間河段向北流;丹陽以南河段(江南運河)向南流。

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裏,主要經曆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開挖運河,並不是用人工去挖一條全新的大河,而是將天然的河道湖泊連通,或取直,或加寬,或挖深。這工程說起來輕巧,但實際幹起來,卻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

運河的萌芽時期是春秋吳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開鑿邗溝(從江都(今揚州市)邗口至山陽(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了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注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這是中國最早挖掘的一條大型運河。邗溝南起揚州,北至淮安的末口,是夫差為攻打齊國而開的一條水路。這條水路為京杭大運河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