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魚

第79章 聰明

字體:16+-

楠每日仔細觀察這做工的工地,始終沒有找到大木上岸的蛛絲馬跡。或許,丟失的這些大木,根本就沒在此處上岸?

如果沒有在此處上岸,那麽,大木肯定順流而下,漂到下遊去了。

楠的眼睛放在了橫斷沮水兩岸阻攔大木的繩網上。

東鄉之所以容易發水澇田,最大的原因是上遊寬敞的河道,等到東鄉這段,突然變窄。

河道變窄,容水量變少,一到大雨傾盆或者雨水降落變多的時候,無處可容可去的河水就會向兩岸溢出處,北岸地勢高,河水先朝南岸的東鄉這邊溢流。南岸一片坦途,無阻礙可遮擋,南岸就成了一馬平川的天然泄洪區。

溢出河道的河水有了分流去處,自然不會威脅到北岸,所以,同樣是分布在沮水兩岸,北岸的北鄉安然無恙,南岸的東鄉,卻成了櫟陽最貧苦的一個鄉。

但有失便有得,這段變窄的河道固然容易發大水,但在不發水的時間段,因為水位基本與河岸持平,用水便非常方便。

比如,水力風車便在此處一下子建了三座,再比如,在河道最窄處兩岸邊放上巨石,然後綁上用兩指粗的麻繩編織而成的大眼巨網攔截大木,然後借著水的浮力往河岸上打撈,會比較省力,也比較容易。

為了不使繩網經過長時間浸泡和與大木接觸磨損變的鬆散,以至於讓大木衝破阻礙漂走,每當下午做工完成之後,會有專門負責繩網的人泅水渡河換上新的繩網。

這個泅水換網的人一般都是奴隸,他們會先拉著新網做好新的攔截阻礙,然後才解下舊網,以防止大木漂走。

但如果,這個奴隸在拉新網換舊網的時候動了手腳,特地放走幾根大木順流漂走,又有誰知道呢?

再有一次放工的時候,楠特地找了一個借口晚走了一會,正巧遇上來換繩網的奴隸們,他順其自然的幫了一下手,楠笑道:“你們也真夠辛苦的,隻希望你們每日都能吃的飽飽的,否則,下水做這樣危險的工作,會沒力氣被水衝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