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綜合教程

第三章 散 文

字體:16+-

第一節 概 述

內容提要

第一個十年的散文創作不僅文體品種豐富多彩,風格流派各領**,而且題材範圍之廣,作品數量之巨,名家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這時期散文自覺而徹底的革故鼎新,使散文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實現了從古代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這一時期主要的散文流派和散文作家有:

《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號開辟“隨感錄”專欄,中國現代雜文宣告正式創立。雜文是現代文學中最早興起的散文作品,是議論時政的雜感短評的統稱。作家大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如李大釗、陳獨秀、劉半農、錢玄同、周作人等。而以“周氏兄弟”的雜文最具代表性。“隨感錄”作家群奠定了雜文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他們適應“五四”批判封建文化和建設新的思想文化的需要,對現實做出敏銳的反映。

“語絲派”及“語絲文體”。聚集在《語絲》周圍的一些知識分子因傾向趨同和格調相近而被稱為“語絲派”。魯迅、周作人是“語絲派”的核心作家。《語絲》上發表的作品以雜文為主,但也涉及其他文體,形成了具有一定共同特色的“語絲”文體。其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要催生新的產生,對於有害於新的舊事物,則竭力加以排擊,——但應該產生怎樣的‘新’,卻並無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覺得有些危急之際,也還是故意隱約其詞。”“語絲文體”的整個風格潑辣幽默,不僅具有政論的主題,又有強烈的文藝性,嬉笑怒罵,冷嘲熱諷,開一派新風。

“現代評論派”散文。1924年12月,《現代評論》在北京編輯創刊。圍繞該期刊出現了“現代評論派”。該派成員大都是歐美留學歸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們向往和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社會,其政治傾向和創作的思想取向與魯迅以及部分“語絲”派成員相對立。“現代評論派”的中心成員有徐誌摩、陳西瀅等。徐誌摩本是新月派的浪漫詩人,他的散文也同樣具有詩的流動性。陳西瀅的雜文追求典雅大度、平和公允的藝術風格,意幽而不晦,筆曲而不詭,曲幽之間,行文流暢,言之有理,論之有據,自有一種幽默感、紳士風度,表現出其在西方文學方麵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