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綜合教程

第二節 《野草》《朝花夕拾》

字體:16+-

內容提要

《野草》寫於1924年至1926年間,其中23篇散文詩(加上《題詞》一篇共24篇)。這期間是魯迅一生中非常痛苦的時期。社會現實及個人的遭遇不斷地強化著他內心空虛、絕望的感受,但他仍掙紮著追尋生命的意義。《野草》就是魯迅這一獨特的人生哲學的最具個人化的體現:即借助各種意象,隱喻式地表達自己充滿矛盾的思想。《野草》在藝術上獨樹一幟:第一,構成意象的矛盾體係。意象與意象之間,意象自身都充滿了矛盾,這種矛盾還采取推至勢不兩立的極端予以解決的方式。第二,運用象征。它不直接抒情,也不對現實作客觀描寫,而是創造意象、意境,來表現某種思想感情、感觸、情緒,甚至朦朧的印象。而所創造的意象、意境,則具有多義性、不確定性、豐富性與朦朧美。第三,描寫夢幻。夢的撲朔迷離,很好地創造了朦朧不確定的意境,表達出複雜曲折的心理活動。第四,采取多樣的體式。有詩、有短劇、有對話體等等。第五,駕馭詩化的語言。語言的冷峻、深沉、凝練,把詩意的抒寫發揮到了極致。

《朝花夕拾》寫於1926年,共10篇。原作發表於《莽原》總題為《舊事重提》,1927年在廣州編訂時改現名。這是一組以回憶作者童年、少年、青年生活為題材的散文,帶有自傳性質。《朝花夕拾》的藝術特點是:第一,敘事的簡潔委婉。第二,精選人物命運、遭際的某些場麵與典型細節,勾勒人物的形神麵貌,使人物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征。

教學建議

1.認真閱讀評論摘要1和相關文獻,完成拓展練習第1題。

2.結合具體作品略評《朝花夕拾》描寫人物的特點。

3.到現在很難有人敢說,我把一本《野草》都說清楚了,所以可以借用一句話說,《野草》已經成為魯迅全部文學創作中留給後人的一個世紀性的文學“猜想”。《野草》比《呐喊》《彷徨》更深邃更神秘也更美。《野草》給人們展示了一個接受者必須具有一種馳騁想象力的文學的心理空間。從最淺的小學課本裏就有的《風箏》,到最幽深的一些東西,《野草》給我們的閱讀和學習留下了非常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