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 述
內容提要
第一個十年,戲劇的曆史脈絡與發展過程為:第一,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話劇是舶來品,最早對中國現代話劇藝術進行自覺探討與試驗創造的是春柳社,最初出現的有別於傳統戲曲的新的戲劇形式是“文明新戲”。1914年以後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了以“職業化”和“商業性”為特色的“文明新戲”演出風氣,但不久因藝術上的粗糙失去了觀眾。第二,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新青年》發動“舊劇評議”,以《新青年》“易卜生專號”為發端,形成譯介外國戲劇理論與作品的熱潮;《晨報》副刊的《劇刊》提倡“國劇運動”,整理傳統舊劇建立新劇。第三,業餘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由早期理論的倡導轉入建設與實踐的階段,標誌是1921年民眾戲劇社與上海戲劇協社的建立。針對文明新戲職業化與商業化引起的弊端,形成學生業餘演劇的**。
第一個十年,現代戲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縱觀這些創作,有其共同呈現的一些特點:第一,關注時局、人生和現實。從《茶花女》《黑奴籲天錄》到《終身大事》《蘇州夜話》等劇作的出現,可大致看出中國現代戲劇發展的脈絡。田漢、洪深、丁西林等大批戲劇家都在審視現實、觀照社會、揭露社會弊病及其陰暗麵等方麵作出傑出貢獻。第二,符合時代要求的藝術轉變。以前的戲劇特別是舊戲曲大都是寫意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舊戲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加上西方現實主義的引入,現代戲劇由寫意轉向寫實。戲劇排演從“幕表製”發展到“導演製”,從文明戲的沒有劇本到愛美劇對劇本的重視。第三,用“五四筆法”寫戲劇春秋。這一時期的作家大都有濃重的社會政治性和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作家均欲以自己的主觀願望來灌注作品,以圖取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我們稱這種寫法為“五四筆法”,劇作因之具有濃烈的主觀抒情性和感傷色彩。如田漢的《獲虎之夜》、白薇的《蘇斐》、李初梨的《愛的掠奪》等都是澆鑄著作者主觀抒情和理想**的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