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綜合教程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文學(1917—1927)

字體:16+-

總 論

內容提要

中國現代文學,以五四文學革命為標誌全麵進入文學現代化曆程。五四文學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動力是五四新文化運動。1915年9月,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創刊,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新文化運動直接促成了文學革命,而文學革命又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最重要的最有實績的一部分。1917年,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由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首先發難,繼而陳獨秀應之以《文學革命論》,正式舉起文學革命的旗幟。文學革命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三方麵:第一,反對封建舊文學,提倡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學。第二,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第三,大量譯介外國文學。五四文學革命有著深刻、偉大的曆史意義。

文學社團流派在此期間不斷湧現,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前者追求“為人生而藝術”的現實主義,後者側重“為藝術而藝術”的浪漫主義。繼之還有語絲社、新月社等社團。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迅猛發展,必然遭到封建複古主義的反撲,在此期間,新文學運動曾先後擊退了以林紓為代表的老牌守舊分子、“學衡”和“甲寅”等封建複古派的進攻。

第一個十年的文學創作,具有這樣的基本特征:第一,理性精神的張揚。第二,感傷的精神標記。第三,個性化的追求。第四,創作方法的多樣化探索。

教學建議

1.閱讀評論摘要與相關書籍,梳理新文化運動與文學革命的關係;文學革命發生的原因、過程、性質以及這場革新運動的意義;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重要主張;第一個十年的文藝論爭。

2.結合評論摘要3與拓展練習1,理解文學革命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借鑒。

3.對拓展練習第2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