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綜合教程

第三章 散 文

字體:16+-

第一節 概 述

內容提要

20世紀30年代散文創作的派係,通常都以政治傾向來劃分,即屬於左翼作家的散文以林語堂為代表的自由主義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態度比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等。這種政治化的分野的確是30年代散文的一個特征。但如果順著“五四”以來散文發展的脈絡來考察,會發現30年代散文創作的文體意識比前一時期大為加強,不同創作理論的追求往往不隻是反映著政治傾向的分野,在更大程度上還體現為對散文的社會功能與文體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散文並沒有因為政治化和諸多論爭而走向危機,相反,由於多方麵的藝術探求而獲得了生機。作為左翼文壇主將的魯迅,在這一時期寫下了大量的雜文;林語堂提倡和創作的幽默小品及“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在小品發展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報告文學的創作愈加成熟,並呈現出繁榮的景象,有阿英編撰的《上海事變與報告文學》、茅盾主編《中國的一日》和鄒韜奮、範長江、夏衍等報告文學的出版。

教學建議

1.對拓展練習第1、2題的完成與掌握。

2.範長江是我國著名新聞記者。1935年7月,他從成都出發,經過川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翻越皚皚的大雪山,穿過莽莽的原始森林,冒著生命危險,曆盡千辛萬苦,作驚人的西北旅行。他根據占有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報道了沿途的見聞和觀感,並首次向全國公開報道了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這些報道後來匯編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在很短的時間內一版再版,轟動全國。《中國的西北角》的曆史價值值得重視。

3.報告文學在第二個十年的成熟與發展過程的把握及對代表性作品的閱讀理解。

精讀作品

夏衍:《包身工》

範長江:《中國的西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