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錢鍾書是位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學者型作家。他的小說創作主要集中在20世紀40年代: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寫於抗戰初期,1946年結集出版;長篇小說《圍城》於1944年動筆創作,1946開始在《文藝複興》上連載,1947年5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錢鍾書是位智性型的諷刺小說家,文風縱橫恣肆、辛辣諧趣。高密度的知識含量、睿智幽默的喜劇筆法、精湛精警的比喻藝術、豐富精妙的意象構建使他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卓爾不群。其創作一方麵著力揭露抗戰存在的黑暗現實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種種病態,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情懷;另一方麵又致力於將外向型的階段性的民族苦難提升到對人類終極價值和生存困境的體察上來,顯現出濃鬱的現代主義色彩。
繁多精辟的比喻是錢鍾書小說語言的重要特色,也是他溝通現實主義創作與現代主義思想的橋梁。《圍城》的書題就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隱喻,在婚姻之困的表層意義下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哲理寓旨。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不僅描繪了知識分子在婚姻麵前的尷尬,更揭示出人類生存的集體困境和永難克服的人性弱點,“圍城”即是人類延存的基本狀態。這一認識不僅體現在《圍城》中,而且在《人·獸·鬼》中也得到顯現。文章中俯拾即是的比喻都是圍繞“圍城”這一總體性的喻體得以展開,小說在語言狂歡的同時又緊扣文章題旨而不流於油滑,顯得錯落有致、別有情趣。
對人類身困圍城的悲劇性命運的揭示,錢鍾書采取的是居高臨下笑看芸芸眾生的客觀態度,始終用理性來節製自我情感的介入。理性的全程監督、比喻的批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情感感染力,但卻擺脫了傳統文學悲慨興懷的感傷哀怨,使作品意象由形而下的生活形象升華為形而上的精神象征,深刻揭示了個體存在的孤獨性和荒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