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路翎在小說創作上成功踐行了胡風現實主義的理論主張,充分發揮了作家主體的“主觀戰鬥精神”,被譽為七月派的“小說重鎮”。20世紀40年代是路翎創作高峰期,先後出版中篇小說《饑餓底郭素娥》《蝸牛在荊棘上》,短篇小說集《青春的祝福》《求愛》《在鐵鏈中》以及長篇小說《財主底兒女們》、劇本《雲雀》等。新中國成立後,路翎在短篇小說上成就較高,特別是《初雪》和《窪地上的戰役》影響較大,並引發了激烈的文學爭議。1955年,受“胡風反革命事件”的牽連,路翎蒙冤入獄,藝術生命被強行中斷。**結束後,路翎筆耕不輟,但因長期牢獄生活對思想的嚴重禁錮,藝術質量嚴重下滑。
路翎將底層民眾生命強力的爆發作為重要的創作主題,深刻揭示了深受“精神奴役”的人民大眾在麻木、萎靡的精神表層下所蘊藏的鮮活的原始強力和頑強的抗爭意誌,但同時也描繪出這種原始強力的盲目性、自發性以及瘋狂的病態,刻畫出活生生的由人性、獸性混合而生的“立體的人”。
對知識分子前途命運的關懷,也是路翎小說的主旨之一。《財主底兒女們》以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起落和幾代人不同的命運走向,展現了封建家族製分崩離析的曆史過程,反映出知識分子精神史與曆史事變的深刻關係。
路翎堅持“主觀擁抱現實”的創作觀,積極借用現代派技法,特別是現代心理小說的描寫,對人的精神世界,包括非理性、無意識世界做出深入而大膽的開掘,使作品生發出傳統現實主義小說所不具有的思想深度和先導意義。其作品集中體現了七月派小說的基本特征:第一,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指向,將文學創作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第二,揭示民眾“精神奴役的創傷”;第三,高揚作家的“主觀戰鬥精神”;第四,追求沉鬱而悲壯的“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