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穆旦是九葉詩派(中國新詩派)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也是中國新詩現代化道路上最具探索性和異質性的詩人。1937年至1948年是其高產期,出版詩集有《探險隊》《穆旦詩集》《旗》等。新中國成立後,詩歌創作一度消歇,主要致力於文學翻譯,晚年寫有《智慧之歌》《冬》等詩作。
穆旦詩歌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第一,塑造了複雜、混亂、殘缺而又追求蛻舊變新的現代自我形象。“我”在各種異力撞擊之下破裂,又經懷疑、否定、蛻變的痛苦曆程求得新的組合與暫時的平衡,但始終無法掙脫新一輪的被分裂的危險;第二,用感官去思想,將肉體感覺與形而上的玄學思考熔鑄一起,既直麵肉體的現實存在,又尋求靈魂對肉體的不斷超越;第三,拋棄了古典詩歌所刻意經營的朦朧意象,取而代之的是“非詩意”的抽象語詞。以介詞、連詞的廣泛借用結成嚴密的邏輯關係,有效傳達了意義層次眾多而又要求清晰可感的現代思想情緒,充分表現了“思維複雜化、情感線團化”的現代特征;第四,受奧登、艾略特、葉芝等西方現代詩人影響,借用隱喻、通感、象征、反諷、悖論等手法,構建起獨特的個人化“象征係統”,用複雜的張力關係取代古典世界及現實世界中能指與所指的一致性。
除穆旦外,九葉詩派的主要成員還有唐湜、唐祈、陳敬容、杜運燮、鄭敏、辛笛、袁可嘉等,他們在保持獨異的個人特色的同時,又有著相近的詩學追求:第一,“現實、象征、玄學”相綜合的詩歌理想。注重在情緒與智慧、感性與知性、個體與民族、詩藝與時代的矛盾中尋求社會價值與審美價值的完美統一。第二,“非個人化”的經驗傳達。在知性燭照下將詩人情感外化為客觀意象,同時將哲理體悟還原為感官意象,以意象為中介實現形象、思想、情緒的三位一體,最終完成經驗的非個人化呈現。第三,新詩戲劇化。借用敘事文學所常用的悖論、獨白和對白、動作和背景描寫等“戲劇化”手法,打破了傳統詩歌在情節結構和情緒線索上的單一性,以獲取更大的包容處理複雜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