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現代主義”小說是指受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影響較大的小說作品,其創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王蒙《春之聲》《蝴蝶》《布禮》《風箏飄帶》《夜的眼》《海的夢》特別是其後的《雜色》以及茹誌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誰》為代表,其主要特點是在心理流動的拚貼式結構、象征、黑色幽默等小說形式方麵,接受西方意識流小說的經驗,王蒙的上述小說,甚至被稱為“東方意識流”小說。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山上的小屋》《蒼老的浮雲》等為代表,其主要特點是從小說所體現的生命躁動、荒誕、虛無、絕望、孤獨等非理性內容,非現實非邏輯的心理流動結構、象征、意象組合、調侃、怪誕等小說形式,均體現了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創作特征,所以,被稱之為真正具有現代主義意味的中國式現代主義小說。
教學建議
1.參閱評論摘要1,分析王蒙意識流小說的“中國特色”是如何表現的。
2.參閱評論摘要2、3與拓展練習2,分析《你別無選擇》或《無主題變奏》的審美特征與精神特征。
3.參閱評論摘要4、5與拓展練習3,分析《山上的小屋》,談談你對殘雪世界的理解。
精讀作品
王蒙:《春之聲》《雜色》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徐星:《無主題變奏》
殘雪:《山上的小屋》
評論摘要
1.80年代中國意識流小說並非西方意識流小說的硬行植入,它本質上不同於西方傳統的意識流小說。證據一——也是最重要的證據:它排斥了作為正宗“意識流”的本質特征,即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說”(性力)。證據二:它排斥了誇大直覺,否定理性,誇大內心,否定外部現實的做法。西方意識流小說(不是指全部)往往熱衷於表現人的本能,把直覺看成是創作的唯一源泉,而有意忽視理性、理智的作用。它是在伯格森、弗洛伊德和克羅齊的非理性的美學思想指導下的產物。另外,它對人——本體無限誇大,而有意忽視社會生活,割斷了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有機聯係。與客觀現實的全部遊離,完全陷入孤立的心靈世界,結果猶如作繭自縛,反而將心靈世界封閉起來。這樣使作品失去了社會意義,成為無太大價值的撲朔迷離的潛意識迷宮的玩耍。80年代的中國心理小說,既不誇大本能和直覺,也不輕視客觀現實,理性的光輝始終照耀著心理王國,而引起心理產生各種變化的又正是客觀現實——心理是客觀現實的聚光點和光的折射棱柱。《蝴蝶》《春之聲》《海的夢》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