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其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巴金以《懷念蕭珊》為代表的散文集《隨想錄》、楊絳的《幹校六記》以及孫犁的《亡人逸事》《女相士》、陳白塵的《雲斷夢憶》、冰心的《關於男人》的自傳體散文、黃裳的《金陵五記》等等。巴金的《隨想錄》150篇,無論從對“**”的深層批判、對個體獨立、開放、民主、人性的呼喚等思想的深刻性,還是從個人生命體驗個人情感的真實表達,從散文文體的自在自由屬性的恢複,均堪稱新啟蒙散文的典範之作,且從根本上打破了工農兵文學散文中的楊朔模式,開創了一個新的散文時代。楊絳的《幹校六記》使現代知識分子的自尊、自覺意識、精神高度、情感世界,從長期的被貶抑、麻木狀態,重新得以彰顯與張揚。從思想、精神、情感上,重新恢複、回到“五四”時代的價值脈係上來,是老一代作家的獨具優勢,其以悲悼為主要內容,也與之曾長期失去的屬性有著內在的有機關聯。
教學建議
1.以《懷念蕭珊》《小狗包弟》為例,參閱評論摘要1、2、3,分析巴金所追求的敘述“無技巧”是如何實現感人的藝術境界,如何完成他對自我深刻的批判的。
2.細讀《幹校六記》《丙午丁未年紀事》,參閱評論摘要4、5、6、7,分析楊絳散文的語言特色,體會文章是如何傳達一個時期的畸變世態,從而構成錢鍾書先生在序文裏所概括的“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
3.以拓展練習1為主題,組織討論。
精讀作品
巴金:《懷念蕭珊》《懷念胡風》
楊絳:《丙午丁未年紀事》《幹校六記》
評論摘要
1.《隨想錄》的寫作正是在適宜的“精神氣候”與時代氛圍中進行的,眼前的社會現象往往觸發作家的感想。除標明的回憶文章外,那些屬於雜文或雜文文體的短文以及文藝隨筆的文章大多是從生活中有感而發的,作家無疑受到了整個變革時代和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與推動。更有價值的往往不是對當前社會現象的敏銳反應,而是以此為契機對昔日種種社會現象的揭露;就作品內容來說,往事的回憶占有最重的分量,它們大多具有“曆史文獻”的價值,但更大的價值卻在升華於往事之上的“隨想”,即對於成為曆史的往事的反思,反思指向一連串疑問:令人不堪回首的曆史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濫觴何處?起於何時?何人之罪?提出疑問並力圖解答,是被巴金視為曆史責任而竭盡全力去完成的一項工作。從政治性的反思到文化性的反思,在短小精悍的文章篇幅中,作者雖然沒有作出宏論式的探討,但已經開始從曆史文化的角度對形成“**”的根源進行探究,並且清醒地意識到:傳統文化中的封建意識是造成災難的根源所在。民族的文化心理,構成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前提和文化基礎。《隨想錄》顯示出其作品意味的最深層次,即通過自我審判所顯示出來的懺悔意識。這一深刻是巴金對新時期文學乃至整個思想解放運動的突出貢獻,也是他高於其他作家的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