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關於這句話的解讀有很多,有一種解釋是,“喻”是明白、知曉的意思。君子非常理解道義這件事,他每天思考、了解的都是與道義有關的大問題;小人每天腦子裏琢磨的是利,想著怎樣賺錢,怎樣獲得蠅頭小利。
還有一種解釋是,“喻”的偏旁部首是“口”,所以是和說話有關。君子在說任何事情的時候,是從義的角度闡發的;小人在說任何事情的時候,是從利的角度出發的。
比如和某個小人討論創業的問題,他隻問這件事能掙多少錢,市場有多大,盈利點在哪裏。他可能會說“我三舅做這個掙了錢,所以咱們也做”,絲毫看不到他對創業本身的熱愛,也看不到他內心的理想。驅使他創業的,隻有對錢的熱愛,這叫作“小人喻於利”。
“君子喻於義”指的是君子在做一件事情時,首先思考的是這件事情有沒有社會價值,這件事情是否能給人們帶來積極的影響,自己能夠讓社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君子喻於義”與“小人喻於利”,詮釋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句話既可以對外使用,用來判斷一個人更為看重的到底是利還是義,用來評估和識別他人的境界,也可以對內運用,用來審視自己,看看你跟別人溝通或者討論問題時,是更多地關注義,還是更重視利,放於利而行。
《論語》的第四篇,每節的文字普遍不長,卻產生了大量的名言。就如同這一節,短短的一句話,簡潔而充滿哲思,發人深省,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