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不转弯

肥胖与高血脂会引发哪些问题

字体:16+-

提起高血脂,大部分人都认为高血脂肯定只有老年人或者肥胖的人才会有!

其实不然。体形胖的人,机体对游离脂肪酸利用较少,以致脂肪合成较多,确实易发生高血脂。不过,影响人体血脂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别、年龄、遗传、精神状态以及多种疾病,不能单纯以胖瘦来判断血脂水平的高低。比如,体形苗条的人,长期高糖、高脂不健康饮食,也可能造成血脂异常。同样,高血脂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出: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4个人血脂异常。

血脂高有以下危害:

血液:增加血液黏稠度、减慢血流速度。

心脏:增加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引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脑:脑梗死、脑出血。

肾脏: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

肝脏:脂肪肝、肝硬化。

什么是血脂呢?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到组织进行代谢。常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一般健康体检血脂四项:

总胆固醇(TC):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

甘油三酯(TG):TG轻至中度升高,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当TG明显升高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保护血管的清洁工”,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分解,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负责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满足外周组织对胆固醇的需要,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如图2-3所示。

图2-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那么,高血脂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平时说的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

可以是某种或多种血脂成分的升高,例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以上两者皆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也可以是某种成分的降低,例如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一般来说,医生更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因为这个指标和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也有明确的手段可以控制血脂的水平。

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见表2-3。

表2-3 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

那么,哪些人需要注意高血脂呢?

家族中有高血脂患者的人群。高血脂的病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高血脂,一种是继发性高血脂。继发性高血脂由其他疾病引起;而原发性的高血脂大多与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基因是遗传的关键因素,因此原发性高血脂具有十分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里有高血脂患者,一定要多注意这一问题。

饮食不健康的人群。如果长期食用油腻食物、高糖食物,那么高血脂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提高。油腻的食物会让血液中的TG和胆固醇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升高,而糖分摄入过多的话在体内也会转化成TG,继而就会让血液的黏稠度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

嗜烟酗酒的人群。吸烟和酗酒不仅会增加体内的TG含量,吸烟还会减少血清高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而酒精则会阻碍对于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的清除工作,从而导致高血脂的发生。

血脂高的四个征兆:

头晕。是高血脂常见的前期症状之一,主要是因为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缺血、缺氧。

肢体乏力。血脂的升高会带来肢体乏力以及活动后酸痛,这是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

脂肪肝。如果血脂长期偏高,很容易造成脂肪肝,会导致肝脏肥大、食欲不振。所以有脂肪肝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

肌肉**、肌腱损伤。患有高血脂的患者会出现肌肉**和肌腱损伤等现象,这是脂肪沉积在肌肉、肌腱的原因。因此,注意定期检查血脂!

40岁以下血脂正常的人群,建议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建议至少每年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