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不转弯

糖尿病与肥胖究竟有何关联

字体:16+-

糖尿病是指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或绝对受损,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成人糖尿病,90%以上的成人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其病因是在胰岛素抵抗的前提下,往往存在因β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导致的高血糖,从而引起胰岛素相对缺乏的问题。大多数2型糖尿病无明显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多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中发现高血糖,通过进一步完善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检查等确诊。因此,目前较少患者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就诊,往往在发现血糖水平升高后,仔细回顾病史才会注意到已经存在多尿、烦渴、夜尿增多、体重减轻等表现。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至>10毫摩尔/升(mmol/L)超过了肾糖阈,会导致尿中的葡萄糖排泄增加,出现尿糖。尿糖排泄增加进一步引起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排尿量增加引发低血容量,出现烦渴症状。

2型糖尿病患者两类常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一种是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即“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其特征为显著高血糖、严重脱水和意识障碍。另一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多在2型糖尿病感染、用药或饮食不当及其他急性疾病期间被诱发,以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发病原因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基础上,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OGTT 2h血糖≥11.1mmol/L,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11.1mmol/L。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特征为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5%~10%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为1型糖尿病。

约25%新近诊断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首发表现为DKA。与儿童患者相比,1型糖尿病成人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丢失速度通常慢一些,因此,往往在发病更长时间后才能确诊,高血糖症状(多尿、烦渴和乏力)的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2%~12%的1型糖尿病成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2型糖尿病,即起病时年龄较大,最初并不依赖胰岛素,但在病程较后期会出现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素缺乏,有时称为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诊断标准可将空腹血糖(FPG)、75克OGTT中的2h血糖水平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作为诊断性检测。以下定义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诊断标准(见表2-1和表2-2)相符。

症状性高血糖

若患者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口渴、多尿、体重减轻和视物模糊),且随机血糖≥11.1mmol/L,则易于确诊糖尿病。对于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满足以下任一标准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无症状性高血糖——对于无症状个体,必须在次日重复相同的检查以确诊糖尿病。然而,如果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检查(如空腹血糖和HbA1c),且都符合糖尿病的诊断,则不需要其他检查。若两种不同检查的结果不一致,则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估以确诊。

表2-1 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注:OGTT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糖尿病前期

用于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检测也可用于识别糖尿病前期个体,即随后发生糖尿病风险较高者。糖尿病前期的标准见表2-2。

表2-2 ADA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如果诊断性试验的结果符合糖尿病前期,应每年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