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陷阱:如何識別溝通陷阱並實現職場躍遷

第五節 “拒絕”陷阱

字體:16+-

陷阱5:你以為“不擅拒絕”是軟弱或善意的表現,其實你是被套路了。

與“身份陷阱”有關的另一個職場溝通領域的陷阱,叫作“拒絕”陷阱。具體點說,就是明知某個建議或事物對自己不利,卻無法明拒或婉拒,隻能違背自己的心意勉強接受下來,任由於己不利的事發生。

這種現象在職場中絕不鮮見,許多人都為此深感苦惱,卻鮮少有人認真、細致地剖析過這一現象。所以今天,不妨詳細聊聊這碼事。

也許有人認為,容易掉進“拒絕”陷阱的,都是一些性格怯懦的人。其實不然,這個陷阱具有相當強的普適性,絕大多數人都很難擺脫其糾纏。

因為這個東西與人性有關,與人們的“身份”,也就是每一個人的社會定位、社會屬性,以及彼此之間的親密度、利益糾葛有關。

人與人之間的身份關係無非有三種:生人、熟人、半生不熟的人。

隨著熟識度的不同,“拒絕”這件事的難度依次遞增:生人最容易拒絕,熟人次之,半生不熟的人最難拒絕,也最容易掉進“拒絕”陷阱。

那麽,半生不熟的人哪裏最多?

職場。隻有職場。所以一般來說,“拒絕”陷阱最容易發生在職場環境中。

很多人可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職場中的同事天天見、天天處,怎麽可能是半生不熟的人?

殊不知,“天天見”“天天處”與“熟”之間常常是兩碼事。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的聯係也許會很緊密,但在私人情感方麵則很有可能隻是泛泛之交,所以是半生不熟的人。

當然,不否認同事之間也會存在“準熟人”或“熟人”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身份”與“拒絕”的關係依然成立,亦即隨著同事間“熟”的程度遞增,“拒絕”的難度會相應遞減。

總之,拒絕街上的路人不難,拒絕老公、老婆也不太難,而拒絕單位的同事或上司則是難上加難。這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