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讲故事,你怎么做销售?

2.用自嘲摧毁对方的防卫心理

字体:16+-

如果我们决定讲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最好带有正能量,最好能够展示一个最完美的自己。我们可以任意给自己安排一个优秀的角色:一个伟大的冒险家,一个有头脑的商人,一个富有爱心的公益人士,或者也可以说自己在某个特殊经历中的顿悟。

整个故事所展示的核心思想无非就是“我很好”“我从某个东西中获得了帮助”,然后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卖出自己的产品了。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别人是否对我们的这些经历和故事感兴趣?是否愿意相信这些事情正如我们口中所说的一样?有时候,消费者或者客户对产品并不怀疑,但是却对卖产品的人不那么信任。

如果让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医疗产品前往华尔街叫卖,大概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个团队特意干了这件事,结果在一阵猛烈的宣传攻势之后,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原因就在于华尔街的那些股票经纪人、基金管理者、投资人都是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们的防卫心是最重的,有人想要将产品顺利卖给他们并不容易,尽管销售人员口口声声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且已进入欧洲各国王室。

接着这个团队邀请了一个著名的广告人重新进行策划,接下来,销售员的口号变成了这个样子:“我自然希望您能购买一些医疗器械,否则这些产品不是烂在欧洲各国王室,就是烂在我们手里。”经过简单的改变,这些医疗器械很快销售一空。

在这里,销售者前后两次都在努力讲一个好故事,都在重点突出自己的产品已销往欧洲各国王室,而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宣传。不过对于华尔街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资产的富豪来说,可不太容易相信那些满嘴说好的人。而一旦销售员变得更加谦卑,这种防备心就会大打折扣。在日常的交易活动中,往往都会如此,销售者必须懂得运用自嘲的方式来提升销售的成功率。

一位化妆品专卖店的经理在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商品时这样说道:“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我们的产品实在太差劲了,店里面最近一个月遭了三次贼,但是除了取走一部电脑之外,货架上的产品竟然都没人动过。”

一位洗发水销售员是这样自我解嘲的:“我有告诉过你吗?我真的是一个恋旧的人,我的女朋友当初就是用这款洗发水的,你相信吗?在过去几个月里,我每天都用这玩意儿洗头,尽管我的头发都快被我洗没了。”

一个卖手机的销售员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老实说,我现在有点讨厌这些手机了,如果它们的质量再稍微不靠谱一点,就像我当初买到的那些杂牌手机一样,那么我们的销量还会大幅度增加,因为大家都会想着买第二个、第三个。”

一个保险业务员说道:“老实说,我也挺害怕这份工作的,太容易招人烦,所以在打扰你之前,我年迈的妈妈已经替我买好了一份保险。”

一个前来约见客户的人被拒绝后是这样说的:“先生,真的谢谢你,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你是唯一一个愿意站在这儿听我说上5分钟的人。”

在这些话语中,销售者都通过自嘲来适当降低自己的存在,看上去是一种自我贬低,但是有些人可并不这么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乌苏拉和苏黎世大学的拉什曾经研究了70个心理学学生的心理,来衡量他们自嘲的能力,结果证明和支持了长期以来的一种看法:自嘲不仅是种独特的品质,而且和乐观的个性、良好的情绪有直接联系,是富有幽默感的基础。

自嘲通常会带来反向的结果,而这种反向刚好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前面我们提到了消费者对于商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原因就在于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我们常常会反对那些看起来非常合理的东西。商家越是将自己的产品说得神乎其神,消费者就越是容易产生质疑。此外,销售员过分渲染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多消费者认为当他们进入一些名牌专卖店或者奢侈品专卖店之后,往往会在销售员的疯狂攻势下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我不购买这样的产品就会显得不够档次,且缺乏品位。

很多时候,销售员的确很容易摆出这样的一副姿态:你不购买我的产品,将会是一种损失,而且其他替代品与之相比相差很远。这种姿态很容易激怒消费者和客户,无论是出于怀疑还是抗拒心理,他们都不会轻易对销售员的话动心。

自嘲是一种非常谦卑和幽默的方式,它让整个故事变得趣味十足,而且消除了卖方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表明的立场是:第一,“无论是好是坏,我只是想要将产品介绍给你,而不是卖给你”;第二,“你也许看不上我的产品或者也看不上我,但这是你应该了解的真相,而这些真相我原本可以选择隐藏”。

自嘲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有效方式,毕竟很少有人会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开玩笑,而一旦有人真的这么做了,反而会让人觉得对方具有真诚和自信的品质。

有家公司准备吸引股神巴菲特进行投资,当然他们也明白巴菲特眼光刁钻,可不会轻易掏出自己的钱包。有个项目负责人直接自告奋勇去说服巴菲特,并且一见面就这样说道:“巴菲特先生,真不敢相信我竟然会找上门来,而且也不希望我的到来会打搅您的好心情。”

“听起来似乎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巴菲特微微一笑。

“老实说,您已经是这个月第15个被我们这个没什么前途的公司骚扰的人。”

巴菲特饶有兴致地问:“那你能说说前面14个人的故事吗?他们怎么样?”

“我不清楚,但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也许问题出在我老板的身上,你知道他的星座与那些人完全不相配。”

没想到巴菲特听完这番话后哈哈大笑,并且留下这个负责人一起共进晚餐。饭后,巴菲特决定对这家公司进行投资,并且幽默地说:“你知道,我也做过很多次糟糕的决定,有一半的投资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我仍然很享受这一切。”

这个负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想过能够成功从巴菲特这儿要到钱,或者说根本没打过巴菲特钱包的主意,而这是让巴菲特愿意放下戒心与之合作的原因。而且巴菲特也能够从那份自嘲中感受到负责人的真诚和自信。

营销学专家摩尔博士认为现在几乎所有的销售过程都是一种“美好”的展示,但是“美好”一旦泛滥,容易让人产生疑惑,而有时候反其道而行,拿自己开涮,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